内容简介

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

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

——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70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

所以,这三个女人属于过去时代,那个时代塑造了她们的命运;但她们又属于现在和未来,因为她们来自“中国经验”中最令人伤痛、最具宿命意味的深处——在古老乡土和现代进程之间、在历史和生活之间,“个人”何以成立?她(他)的自由、她(他)的道德责任何以成立?我们从《玉米》中、从那激越的挣扎和惨烈的幻灭中看到了“人”的困难,看到“人”在重压下的可能,看到“人”的勇气、悲怆和尊严。

《玉米》的另一个可能的名字也许应该是《三姐妹》,这个和《玉米》一样朴素的名字让我想起契诃夫,想起他对俄罗斯大地上那三个女人的深情守望。

是的,守望,守和望,守着人、望着命运,这是作家的古老姿态,毕飞宇把这种姿态视为写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筷喜旺
    玉秧部分其实还挺好玩的,尤其与楚天有关的一切,不过实在是没存在意义,显得整本书太虎头蛇尾,蛇尾巴还是被人踩烂半截的那种。2015-03-13
  • Charon
    一些评论说作者把女性写得下贱肮脏,物化贬低女性,作者恶毒所以打低分。。。这二极管思维也只能看看天线宝宝了,作者明明写的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歌,讽刺的是社会上对女性的种种歧视和不公。这些情节曾经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2021-01-15
  • 秋葵子
    老中青三代男的,血都是冲下走,说到底就是裤裆里那事儿。色是共同属性,另外不同人附带懦弱、不负责等其他渣属性。那个时代的女人真特么苦啊,被物化了,就是一个生育工具,一个物件。还是更喜欢《推拿》2016-05-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