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方当代最前沿“牛津艺术史”系列

★抛开陈词滥调的术语,回归历史观看的原点,再现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欧洲艺术全景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长期主宰欧洲艺术的文艺复兴传统权威土崩瓦解。

这一时期,荷加斯以《浪子生涯》开创叙事版画的先河,雷诺兹却因《罗马学派》对经典的巧妙模仿而闻名遐迩;戈雅在《奇想集》中坚守着启蒙运动的思想,达维特则在《荷拉斯兄弟之誓》中让艺术技巧成为了道德目标……

这些作品,无论在形式、风格还是情感上都截然相异。《欧洲艺术》作者大胆抛弃“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这复杂动荡时代下的社会艺术全景。

——————————————————————

作者对这一时期的历史问题拥有深刻的洞见,使他得以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建立全新的理解框架,《欧洲艺术》是一部富于精妙的原创性见解的杰作。

——大卫•宾德曼(David Bindman)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这部著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研究注入了新鲜的空气。终于有了这样一部艺术史,能被适切地置于其广泛的历史语境之中。

——罗伊•波特(Roy Porter)伦敦大学学院荣休教授

令人印象深刻的完备著作,无论对于想要了解18、19世纪欧洲艺术的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这《欧洲艺术》都提供了易懂的,却是本质性的理解。

——理查德•里戈利博士(Dr. Richard Wrigley)牛津布鲁克斯大学


马修•克拉斯克(Matthew Craske),耶鲁大学客座教授,曾任英国国家肖像画廊利弗休姆研究员、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研究员。

译者彭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世界美术》编辑。主要从事西方美术史与方法论研究,已出版译著有阿•伯•奥利瓦的《马塞尔•杜尚的一生》。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芝士理塘
    本书试图克服的并不仅仅如其所言,是欧洲作为整体与地域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事实上他企图完成这样的统一:一种历史唯物与纯粹观念史的统一,一种社会史与艺术史的统一,一种欧洲内部地缘式艺术史与世界主义视角下的欧洲作为整体的艺术史的统一。于是,艺术被作者以三个层面展开:国家(民族)的,阶级的,艺术家的。三重维度互相纠缠,勾勒出整个十八世纪城市艺术史。不足的是缺少形式分析与技术史,艺术品缩退为一种商品或观念承载物,另外,这样复杂的生态有限的篇幅无法承载,不同地缘的时间差观念差使情况更加严重,于是本书大多数时间呈现出一片混沌,无法以时间为脉络呈现出一个观念的变迁——当然这或许也是本书的魅力,它有力的告诉我们,庸俗的历史主义视角是如何把我们的现实与时代削减为一个个空洞的句子。2018-04-26
  • 织裹尸布的缪斯
    多谈论现象,少拘泥于定义。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欧洲艺术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从兴盛走向衰亡。而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长期主宰欧洲的意大利与南欧艺术走向衰落,其他国家地区崛起并取而代之。2020-07-30
  • 陈毓秀
    目前我对豆瓣异常气愤。2019-02-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