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用边际效用规律来论证需求规律,并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建立分配论,把生产要素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然后进行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原理》共分为六篇。第一篇“导言”介绍了经济学的实质、经济规律、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第二篇“若干经济概念”解释了财富、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收入、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分析了欲望与活动的等级、消费者需求的等级、欲望的弹性、立即使用和延缓使用的选择、价值与效用;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长、人口质量、财富的增长、工业组织。第五篇“需求、共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包含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资金的投放与分配、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给、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垄断理论等。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讲述了分配概论、劳动工资、资本的利息、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地租、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等。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在他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某某朋友
    看的比较乱,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过段时间再深读一下。2023-03-08
  • 节能允允
    马歇尔认为,如果我们的样本量庞大到足以抵消个人的特性,那么穷人和富人作为一个阶级而言,确实可以用货币来对其利益或者遭受的损害进行良好的衡量。即前一个命题是建立在个人主观差异不可比较性的基础上,后一个命题则是通过具有相同收入的群体取样来消除这种个人主观上的差异,使其可以比较。我认为他的论证具有一定说服力。个人效用的不可比较性主要源于个人情感等因素的差异巨大的可能性,但人类毕竟并不是完全以个人的方式生活,而是生活在不同的群体之中,并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种相同的特征,。将穷人和富人作为一个群体阶级来进行考察时,这种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压倒其他个人并非决定因素的差异性而成为主观效用衡量的标准。2022-12-21
  • 二水九禾
    有点像是结论的集合。不乏比较扼要的。但是总得来说太简洁,理论还是需要丰富的实验描述。但是确实,这本书的每一章节的标题都足够振聋发聩。2023-08-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