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和罗老师一起旅行,山川都带字幕。”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春风悦读盛典年度非虚构奖
?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
?《东方历史评论》年度历史图书
★国内旅行文学的经典之作,充满赤子之心的历史大散文。
★真正的口碑之作,载誉无数,不断被阅读。这是一部充满学识和洞见、悲悯与关怀的作品。
在罗老师的笔下,每一段路,每一条河,每一座小山,每一种飞鸟,都凝固着历史的变化与传承。历史学、语言学、地理学、考古学、博物学、诗歌……都信手拈来,满是渊博的学识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和洞见——
“历史学家的使命是反抗主流历史理解。”
“我们的历史书写对普通人不公。”
“人不单单是命运的承受者,也是命运的创造者。”
“真正的历史,应该多给小人物机会。”
★古代与现实映照,历史与人生交汇,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也重新发现自我。
★当时空被压缩至极限,愈是如此,愈凸显行走的意义。
“在后工业时代,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得几乎不值得测量时,徒步是对主流的抵抗。”
★精美手绘插图以及手绘地图,生动表现沿途历史遗迹和人文风貌。
从大都到上都,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的辇路,是一条从农耕文明渐变到草原文明的路。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元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艰辛,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的了解自己所研究的这个中国吗?”
“到了我这个年纪,一切希望、梦想、信心和理想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难以言说的无奈、郁结、愤懑和迷惑。是啊,我了解自己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吗?我所研究的那个遥远迷蒙的中国,和眼下这个常常令我大惑不解的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历史学家罗新用艰苦的徒步行走,开始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当下、关于自我的深刻探寻。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历史非虚构作品《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朱棣
    微信读书看的,还可以的,有点啰嗦2024-02-26
  • 如水圆清
    罗老师真的好会写!“并非某个神圣的目的地决定旅行的朝圣性质,赋予旅行以朝圣性质的是旅行者自己在旅行中的行为和思想。旅行使我们更深地走向自己的内在,同时也把自己开放给世界的外在,真正的旅程是我们内外两种人生持续展开的对话和交互作用。”他在这本书中仍然保持了对于族群边界和流动性的敏感,对长城内外地带人群、贸易(走私)的科普最有收获,而这些其实是在旅行的途中找不到任何痕迹的。明朝的属夷史、车二部驻牧于长城内外,也有大量明人出边叛降或被入边的蒙人掳掠进入蒙古。他们的归属因为南北两大政治体关系的变动而流动,也因为明蒙的和议与互市而失去自己的位置。因为明朝流行服饰马尾裙而成为大宗的马尾,体现着本来用以分割明蒙两个政治体、切断农牧两个经济区域的长城,竟演变为把这两个世界连接和捆绑起来的历史走廊。2024-02-19
  • Sissi
    这本书分了两个时间段阅读,因此印象中健德门到明德门的这段路分成了两段,以旧县为界。阅读全程借助高德地图,大脑在文字和地图间来回切换,双脚虽未曾迈出一步,但是由南向北穿越燕山山脉的这条路在心中已无限展开。堆砌于纸张的史料在空间的行走和游历中生动形象起来,这也是每一次在古迹遗址上来回行走久久回望的动因和缘由。远去的青春和永恒的山河,自然是后者更美好啦。@2024.3.102024-03-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