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從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透視世紀之交中國的傳播體系變遷與深化改革開放進程間的動態互構關係。數位化時代,中國傳播體系是官僚權力重構、國內外私人資本擴張和知識精英推進新自由主義改革的關鍵領域;同時,中國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遺產、知識界對新自由主義改革方向的批判以及民眾的社會抗爭也深刻型塑了中國傳播的結構和話語政治。


趙月枝

1965年出生於浙江省縉雲縣,現任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傳播學院全球傳播政治經濟學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中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Sustaining Democracy? 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Media,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na、《傳播與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分析》等。

譯者簡介

吳暢暢

1980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系博士畢業,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傳媒、現代性與工人階級主體性──以〈工人日報〉(1949-1992)為例》,已出版譯著有《新記錄:批判性導論》、《數位化衰退》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书中自有一间屋
    分析得真棒,希望加入近年的新动向。2022-09-15
  • 例外狀態
    以北京街頭的報刊亭起步,最終落腳於中國的改革何去何從的現實關切,這一自八十年代便以“不爭論”而被壓製的討論,並不像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口口聲聲宣稱的以全麵推進市場化改革而結束,相反在中國複雜的政治經濟語境下,其始終糾纏着各方勢力,並無休無止地拷問着失落的革命遺産和突破現存國際資本主義秩序而尋一條新道路的努力。不是重新倒向“以階級鬥爭爲綱”,也不是全然照搬西方的髮展道路。作者更多是把三十年來中國髮展過程中不被注意或被邊緣化的問題指出來,沒有給出藥方,因爲曆史的必然性和個體的偶然性會呈現出吊詭的麵目。沒有鐵闆一塊的理論以及必然會生髮的社會實踐,總要直麵權力不斷變換的複雜場域,而“左”和“右”的標籤劃分是一種懶惰的做法。階級批判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萬靈丹,隻是要承認衝突從來都存在,才能回應現實。2022-08-28
  • 炸鸡不打退堂鼓
    中国传播体制的谱系学和解剖学研究,方法论层面颇多可供学习的地方(本书所彰显的分析力与批判力让人很难与赵老师当前的乐观主义建立起一个连贯的脉络2022-08-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