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余英时教授纪念乃师钱穆钱宾四先生的集子,其中有“犹记风吹水上鳞”、“一生为故国招魂”等篇,洋洋洒洒,真切动人;亦有“钱穆与新儒家”、“论文化超越”等篇更是研究和思考了一个大问题——中西文化问题;《寿钱宾四师九十》一篇还附录有钱先生书信两札,从中可见钱先生谈及论学之文、评述他人语言风格者,颇多令人遐思。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关你咩事
    余英时花大气力为钱穆新儒家身份正名。“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对于现在也很有意义。2019-09-30
  • 一只新新
    余英时对钱先生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了,还记得第一次看《国史大纲》,油然而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自此始立志潜心读书。钱穆对于中国学术思想不仅仅是对塔说相轮,更重要的还在于直入塔中上寻相轮,此等精神令后生敬仰。章学诚说“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钱先生和余英时在学术上大体都遵守了这一精神,破除门户之见和成见,这也是后生晚辈需要谨记在心的。2018-05-16
  • 笑相别
    這是很發人深省的一部書,為錢穆先生与余英時先生折服。所收文章大致可分為“如何做學問”和“文化与現實”兩類,固然是余英時先生自己的思考,但是後面還是有賓四先生的影子。不過我以為這本書總的精神,當在錢穆先生說的“欲為世界人,仍當先作一中國人”。我們既要做一世界人,也不可忘自己是個中國人!2019-05-1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