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田赋(或日土地税),是国家大政,是任何政府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不能与历史割裂的“典章制度”,《清代田赋刍论》探讨了中国清代(1644-1911年)的田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财政史的角度更好地了解传统中国。首先,田赋构成了清朝财政制度的最基本特征。作为国库收入的一个最大的来源,田赋在清朝财政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有一种获得普遍认同的理论,把中国历代王朝的衰亡归因于向农民课征压迫性赋税。但税收负担是否引起革命的主要原因,赋税到底重或不重,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清代田赋刍论》试图就清朝的情况对这些问题作一番总结。

《清代田赋刍论》作者长期治中国经济史,可以说《清代田赋刍论》是有关方面的一部奠基之作,是学习清代经济史的必读书。


王业键,1930年生,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及远东语言学博士,曾任美国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4-)。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过期黄桃罐头
    已经可以列入“年度十佳图书”,不愧是全汉昇先生的高徒!作者在不到两百页的篇幅里简洁清晰地介绍了清代的土地税制度及其变化,图表数据也很翔实,同时保持对历史记录中经济数字可信度的敏感。对任何想严肃讨论清代财政问题的人,这本书应该都是必读之作2022-02-24
  • 玛乃
    经济学知识要过硬,数学要好,逻辑思维要强大,分析综合能力要能大能小。2019-05-24
  • 岚大爷本人。
    用数据说话。轮廓斐然。薄薄两百页,却是个人读过的写清代税收财政最好的一本。对清朝的田赋管理的双重结构(法定制度与非法定制度),结合静止性预算,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不理解火耗归公什么意思的看下这本就会弄得很清楚了。对附加税的研究值得一读——非正式制度并没有某些历史学家或是经济史研究者说的那么痛心疾首。反而,是财政正常运转的必要补充手段。而田赋征收量、人口和耕地面积这三个变量导致了各地区承担赋税轻重的变化——如晚清时期,开发中区域的部分税收负担是转移到了已开发区域上的。2018-01-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