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書仔細翻檢五四運動以降,幾位著名女性戲劇演員和電影明星在舞台、銀幕上的演出,以及在生活上的表演。這些女演員和女明星不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閒對象,更是文藝青年、媒體大亨與意見領袖們追逐評論、念玆在玆的焦點。她們在流言、輿論、批判之間,輾轉折衝,尋找安頓、詮釋自己的方式。這些女性風頭人物既是舞台銀幕上的「戲劇演員」,也是社會實踐裡的「社會演員」。

她們將舞台銀幕的虛構情節推向「社會劇」的境界,掀起另一場風起雲湧的「文化表演」形態。在摸索表演方法的路上,她們意外發現「人生如戲」其實意味人生模仿戲劇?她們甚至被期待粉墨登場搞革命。

這些女演員、女明星的表演生涯代表一代中國人尋找現代女性國民形象的歷程,而她們在中國現代化進程裡的表演行為,更透露了與國家想像、城市造景、身體操作,乃至現代人印象整飾等議題息息相關的表演文化與視覺政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海绵宝宝迷魂记
    性别表演切入 理论与实例交融 好读 尤其提及的张爱玲笔下的旗袍有了更深的理解;周蕾的偷窥视角;南国社 其中少了一些全女班的实例 如能填充此 堪叫全面了2024-01-01
  • de huma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前看了戴锦华老师的《性别中国》所以对书中关于新女性的论述很熟悉。整体来说读起来酣畅淋漓,生动而全面地展示了1930年代中国文艺是如何与好莱坞交涉,新女性是如何在戏剧、小说、漫画、文艺批评、意识形态斗争之中被建构。选取的女性例子很恰当,展现了女性被男性,更确切地说男性社会利用,并斗争的历史脉络。文章行云流水,是很向往的学术写作。2024-02-13
  • Huiii
    核心论点的洞见性不强,初读起来易觉论述弯弯绕绕;但不同章节的多侧面多角度倒是将许多理论合理地杂糅起来,“分论点”明显强过“主论点”的写作。陈波儿一章的前半很喜欢,舞台上下银幕内外的游走,被书写得深入又流畅,但抗战前线流动剧团和延安时期的史料理应挖掘更全面些;左翼部分带有不少当下的偏见,不觉得很好地还原了现场。另,这是多年前的书可以理解,但当今若还将以上海为核心的研究冠名为“中国”,实在是有些牵强了。2024-02-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