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南京,祖籍辽阳。祖上原为汉人,1621年归附后金,入满洲正白旗。祖父曹寅为康熙帝的伴读、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雍正五年(1727年),雪芹叔父(一说父亲)曹頫获罪革职,被抄家,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后住到了北京西郊。
内容简介
本版前80回据脂本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是《红楼梦》226年出版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内容简介
本版前80回据脂本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是《红楼梦》226年出版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br />*<br />读红楼必读脂批, 读懂并解密红楼的第一把钥匙,本版精选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脂批、配合简明注释及图解、工笔风格的精美大观园全图、功能性书签,都为了能让当今的读者更轻松地阅读,更容易地理解“原貌红楼梦”的精髓。<br />*<br />【版本特色】<br />一、 关于底本的选择<br />本版前八十回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底本(即甲戌本16回,甲戌本所缺据己卯本,甲、己皆缺据庚辰本),综合参考其它脂本,及程本系统重新勘校整理,以程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br />程本系统的本子只作部分参考,程本对作者原笔文字作了大面积的改动,虽然小部分的修缮有其合理性,但大部分的改动是非常糟糕的。如为了符合后40回结局而对前文的部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了重新规划,严重违背作者原意。也有因不理解作者原笔而发生的误改。更有些是带着卫道士习气的篡改,书中对市井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中,有大量粗俗的俚语表达,如第28回“那婆子道:你妈的屄……”第59回“这编的是你娘的屄……”等等。后期手抄本的整理者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在程本中尤为明显,几乎遭到全面删除,这导致了书中原本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扁平化。凡此种种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都是一种严重的损伤。<br />*<br />同时本次勘校没有全部以庚辰本为底本,也是考虑到庚辰本亦有大量篡改痕迹,甲戌本与庚辰本之间的优劣之分,这里略举几例:<br />甲戌本 到坐下个病根儿<br />庚辰本 到作下个病根儿<br />甲戌本 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长的这么大了?”<br />庚辰本 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的这们大了?”<br />甲戌本 年小时,托着你那老的福<br />庚辰本 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文意已发生改变)<br />甲戌本 宝钗道:“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也就罢了。”<br />庚辰本 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br />甲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葬花词)<br />庚辰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br />甲戌本是唯一没有出现后人篡改痕迹而最接近原稿的一种本子,两相对照极易发现甲戌本最能体现《红楼梦》口语化创作的特征,精准、凝练、拙朴、灵动、逼真、贴近生活。<br />然而从庚辰本(己卯本)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改笔,往往是刻意地对原文进行补改,使之保持精确、完整的语法结构。这种改动看似更整齐规范,实则失去了文字原有的逼真和生动,呆板而又啰嗦,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是极大的损伤。<br />但甲戌本仅有16回,无法窥其全貌,对于甲戌本所缺的章回,只能通过甲戌本呈现的语言特征及规律作合理推演,以此为标准,作为各本异文作取舍的一大依据。由此尽可能地贴近作者原笔,尽可能地呈现《红楼梦》原始的语言风貌,而这一点是我们较为坚持也是大胆的尝试。此种汇校无异于百衲,但也唯有此种作法才能满足本版近乎苛刻的初衷,最大程度地接近原稿面目。<br />*<br />二、 本书的勘校思路<br />作为距作者去世尚有9年的稿本,再加上过录者的误抄,甲戌本自身也并非完美,因此即使在以甲戌本为底本的数回勘校中,也不得不参考其他各脂本。目前所存的各种脂本以及程高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我们勘校的一大原则就是:在各本出现异文时,并不简单地据底本做取舍,而是综合考虑各脂本之间的考据学知识、本书的创作环境,作者的写作风格、价值观倾向等方面。<br />基本准则如下:<br />1、在无明显讹误的情况下,尊重底本原文,不擅自妄补妄改;<br />2、对各脂本异文的取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受底本所限;<br />3、特殊情况下体现作者原意重于追究源本“原笔”;<br />4、各本皆“不通”的地方,无确切证据不擅改,按底本原文,以待论证。<br />5、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时,广泛收集更多的论证材料作最优取舍,不人云亦云,亦不受“权威版本”“权威红学家”所限。<br />*<br />三、 新版《红楼梦》正文的几大重要特点<br />1、 恢复手抄本时代的完整结构,即增加部分脂批(包括回前墨、回后评);<br />2、 恢复作者原笔的回前诗(部分章回)<br />3、 修正几处“脂批混入正文”的现象,此几处基本都是争议较多的历史疑案,本次编校经过详实论证,作了更正。比如第二十八回:<br />人民文学2008版《红楼梦》: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br />周汝昌所校2010版《石头记》: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br />*<br />果麦新版《红楼梦》: 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脂批: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br />除此之外:还包括:<br />第1回:回首第一大段文字,由正文挪至回前墨。<br />第13回:只听得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脂批:正是丧音]。<br />第13回: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脂批:伏后文,尤氏姐妹]也都来了(“尤氏姐妹”误入正文)<br />第19回:若说出名字来话长,[脂批:真真新鲜奇文]竟是写不出来的。<br />第63回: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脂批: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本是男子]<br />第66回:真真一对尤物[脂批:可巧,他又姓尤] (“他又姓尤”误入正文)<br />第77回:我待不说,又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么又关系起人来?[脂批:若不婆婆妈妈的,真也成了个呆子了。]<br />4、 第64、67回的底本选择问题<br />甲戌、己卯、庚辰三大脂本皆缺此二回,其中列藏本文字被认为是较早的文字,但第67回的列本文字过于糟糕,似非作者原笔,反而程本文字较为完善和流畅,故本次勘校,第64回以列本为底本,第67回以程乙本为底本校。<br />5、 对于差异较大的二十几个章回的回目,本版作了重新整理和采纳。确定非作者原笔而质量不佳的回目不再狗尾续貂(如第18、80回回目、)<br />6、 对第17、18回作了重新分回,回目尊作者原笔。<br />7、 重新整理多处因断句不当导致语句不通,甚至改变文意的现象。如第36回王熙凤指桑骂槐赵姨娘:<br />以往断句: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br />本校断句: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br />以往的断句由于对红楼梦口语化创作特点理解得不够,搞不清此处“咱们”的含义,如此断句直接改变了王熙凤的说话特征和形象。<br />8、 对原文的一些矛盾之处作了处理<br />如第27回“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嬛们都在园内顽耍”,此时尚未有“巧姐”之名,大姐后更名巧姐,据前文描述二者为同一人。此处当为作者笔误或改漏的文字,故本校删掉“巧姐”。<br />其他诸如 “待书” “侍书”,取最早出现的“待书”做统一;“茗烟”“焙茗”取“茗烟”作统一(程本补写交代了改名一事,但文笔拙劣)等。<br />9、 保留所有原文中较为精确的古汉语用字,而不作近义的现汉转化。对超过120组字词重新制定规范,在尽量保留作者原笔文字的同时也便于当今读者的阅读。<br />如“撮拥”之“撮”不作“簇”……再如“玩”“顽”,原文规律清晰:愚、钝、痴、淘气、游戏、小物件指向等皆为“顽”;赏、玩味等皆为“玩”,其规范原则更倾向字源字理。但我们发现目前市场几乎所有版本都对此混淆不清,或直接粗暴地以现汉规范。<br />*<br />四、 关于脂批的筛选标准<br />本校本力图尽可能地呈现《红楼梦》原貌,并通过脂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伟大名著,故遴选了对文本有提示及阐述意义的批语,删除一部分粗浅甚至是误导读者之批。本校本非研究型读本,其遴选标准更倾向于对当今读者具有导读和提示作用的客观性批语。具体细则如下:<br />1)具有导读意义的部分章回中三大脂本的回前墨、回后评,也包括戚序本较精彩的部分回前墨、回后评。<br />2)对隐晦正文作必要提示。<br />3)透露佚失的后几十回原稿里一些重要信息。<br />4)揭露作者身世、创作环境与创作历程。<br />5)部分对正文写作技巧的精彩分析。<br />6)部分与作者、书中人物的精彩互动。<br />另注:为便于阅读,所录脂批的出处及位置格式不再标明。<br />*<br />五、 关于注释<br />本书注释综合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注重其准确性和针对性,不作主观阐述,不作考据性释义,不作延伸性及脱离文本本身的解释,不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负担,结合脂批、图解等方式力求方便当今读者阅读。具体细则如下:<br />1)注释力求简洁准确,非必要处不注明出处<br />2)文字释义无法满足读者的理解需求,辅以图注<br />3)对于诗、词、曲、赋不作详注,只对生僻字作基本注解<br />4)相同条目只注一次,有一词(字)多义的情况,作概括注释<br />5)作注的对象除正文,也包含脂批<br />6)文中有一些方言、俗语等,其不同的语境有不同微妙表达,无法通过注释来阐述其意,亦不强行作注,请读者自鉴<br />7)另有一些原文中的字、词其意难辨,这也涉及正文的勘校问题,不敢妄改原文,待有识之士解惑。<br />*<br />六、 主要参考书目<br />本书的校订借鉴了大量前人的校勘成果,主要参考书目如下:<br />1.影印《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br />2.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br />3.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010年版)<br />4.影印《石头记》苏联列宁格勒藏本(简称列藏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br />5.影印《杨继振藏本红楼梦》(简称杨藏本、梦稿本,沈阳出版社2008年版)<br />6.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简称蒙府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br />7.影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戚序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br />8.复印电子版《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南京图书馆藏抄本》(简称齐宁本)<br />9.影印《甲辰本红楼梦》(简称甲辰本,沈阳出版社2006年版)<br />10.复印电子版《舒元炜序本红楼梦》(简称舒序本)<br />11.复印电子版《郑正铎藏残本红楼梦》(简称郑藏本)<br />12.影印《程甲本红楼梦》(简称程甲本,沈阳出版社2006年版)<br />13.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09第七版)<br />14.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br />15.《红楼梦》人民文学新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br />16.郑庆山校订《脂本汇校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br />17.蔡义江评注《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br />18.俞平伯点评《红楼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br />19、周汝昌点评本《石头记》(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br />*<br />七、大观园全图及图解<br />本版《大观园鸟瞰图》亦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大观园作了重新绘制,其工笔风格的全景式立体图却系首创。<br />本版《大观园》尽可能符合原文描述外,其山水布局、空间切割、地势的起伏、建筑特征等严格遵循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规则。<br />绘制这样一幅大观园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主体建筑的位置关系即特征需要符合原文描述,二是主体建筑及其之外的一切都要符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规则,并首次正确绘制出“芦雪广”的具体造型。<br />除此之外,本版《红楼梦》插图摒弃过去对场景、人物的描绘,而是对书中所提及的,对当今读者已经陌生的各种古代生活元素,来辅助读者的理解。<br />甚至小到一个书签,也希望能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br />*<br />*<br />*<br />希望这个新版本能为广大的红迷朋友、读者们提供多一种选择,红学研究无止境,鉴于《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及编校团队的才力所限,深知本版定有疏漏,期待各位红学高手斧正,本书另有十余万字的校记,鉴于篇幅所限,未能随文出版,如有质疑请联络:hlm@guomai.cc。欢迎来函讨论
猜你喜欢
-
[日]小林世界
-
[日] 白井智之
-
[德] 胡戈·弗里德里希
-
李澍晔
-
林欣浩
-
常笑予
-
张平,黄煜
-
考德懷納‧史密斯
-
柴春芽
-
滕征辉
大家都喜欢
-
蔡崇达
-
文聘元
-
莫言
-
蔡崇达
-
[丹]安娜·艾克博
-
胡成
-
凯瑟琳·麦考利夫
-
凯茜·霍姆斯
-
常青
-
胡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