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爱的阶梯》是阿兰·布鲁姆《爱与友谊》第三部分。作者在讨论完卢梭、莎士比亚之后,回溯到柏拉图。柏拉图的《会饮》致力于探究爱欲。这位爱的古代哲人,他不但与莎士比亚一样忠于自然,而且还通过一个比戏剧更宽的光谱来表述爱欲,并对其意义作了一番更为贴切的理性论述。他不但把爱欲呈现为一个表明我们自身不完满的痛苦而贫乏的信号,他还把它呈现为是一个给予的、创造性的信号。他探索了“爱自己”与“爱美好事物”间的张力,“爱欲对家庭的从属”与“爱欲所暗示的自由”间的张力。在爱欲里,他看到了同时达成个体幸福与真正人类共同体的可能性。


阿兰·布鲁姆(1930—1992),出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当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才子型人物,曾师从列奥·施特劳斯、雷蒙·阿隆、亚历山大·柯耶夫等著名哲人,先后任教于多所世界一流大学。

布鲁姆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一出版即轰动全美国,长期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引起全国范围内关于教育和文化等问题的大辩论,一时间他本人也被视为美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之外,他也是一个严肃的学者,一个才华横溢的哲人。他的文字优美而深刻,令人一读难忘,是现代少见的兼具诗人和哲人气质的极具魅力的人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海是天的颜色
    有什么能比诸神更高贵?回报诸神之爱。2017-04-17
  • Balthazar
    看到短评第一,再去复核了一下,确实是这个问题,不过我猜大概是没有查原文直接回忆导致的偏差,而且不影响根本性的理解——不过作为经典阐释,其实还是蛮普通的,没有提出多新鲜的观点,只是把会饮中涉及的话题浓缩起来,从而展现得更为清晰,但是这种流动的写作所透露出的自信真令人羡慕。2020-05-24
  • 旻旻
    爱的阶梯,是从斐德若、泡赛尼阿斯仅仅将爱欲当做一种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厄里克希马库斯对爱欲整全的割裂(从专家目光出发,爱欲被仅仅限定为身体有序的安排而服务的。专家/哲人,对应着狭隘和整全,不由得令人想到近代各种人文科学的分化)、阿里斯托芬则将爱当作植根于人自身的必然需求,并且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缺乏性,最终上升到苏格拉底的关于灵魂的爱欲,而哲学和爱欲之间的罅隙得以弥合。关于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之间爱欲关系的解读和与犹太教的爱欲的对比,苏格拉底的心理学,都很有趣。2019-09-0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