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国人的文化自傲一度成为扭曲社会发展的强迫症,20世纪德国政治的灾难,正是源于这种高估文化而牺牲政治的倾向。勒佩尼斯对纳粹癫狂的原因给出了极具洞察力的解释,他循着民族主义和文化固着的路径,揭示了德国神经紧张和极端爱国主义外交时代的内涵。勒佩尼斯的历史观念中包含了对欧洲和美国来说都极为重要的政治教训,那就是,以文化替代政治将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主要探讨了一个可以说是灾难般的德国人习性,即视文化成就高于一切,视文化为政治的高尚替代品。这种倾向深刻影响了从18世纪末直至今天的德国历史。作者认为,德国人对艺术的偏爱强过政治,是理解纳粹主义特殊本质的基础,许多德国人(和其他人)正是被纳粹所吸引。希特勒及其圈子中的许多人都是失败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他们仿佛在将政治作为一种艺术的替代形式来付诸实践。

勒佩尼斯重点关注了歌德和托马斯·曼,同时也涉及了其他重要人物,如诺瓦利斯、沃尔特·惠特曼、列奥·施特劳斯和艾伦·布卢姆等。勒佩尼斯所关心的不仅是德国,他还关心德国人的文化迷恋、文化优越感及对政治的蔑视如何影响了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法国和美国的关系。


沃尔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1941年— ),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2006年德国书业和平奖获得者。曾任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长(1986—2001),现为该学院的终身教授。勒佩尼斯也是柏林自由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曾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数年。勒佩尼斯著作等身,且定期为德国国家级报纸《世界报》撰写文章。代表作有《忧郁与社会》(1969)《社会学史》(1981)《欧洲知识分子的兴起与衰落》(1992)《文化与政治》(2006)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Philologie-
    在2024开年就读到了自己的年度最佳书目,书前宣传语说勒佩尼斯是德国首屈一指的知识分子,真真诚不我欺。勒佩尼斯提出的德国精神中文化与政治的分离传统与人为合一的思想脉络确是高论。将其作为思想史经典的话,这一理论似乎适用于不止德国。或者,在文化远离政治之外,不仅有文化配合政治,更有利用文化弥合、引导、补足政治。勒佩尼斯坚持文化是社会和政治的“第二性”,但是文化更具有独立性和先锋精神。或许中国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60年代的尝试,就是在试用文化领导政治。勒佩尼斯认为文化,或知识分子,要更多地参与政治,深入日常生活,这一点是非常高明的;这与奥尔巴赫的观点相互呼应,奥尔巴赫同样呼吁关注个体生命和日常生活。最后,勒佩尼斯不愧是首屈一指的知识分子。2024-01-29
  • 保罗
    额,算是第三次不得不重新标记了吧,比较有感触的就是一个政治上不成熟的国家就梦想以文化上的成就来替代这个说法,另外就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啦2023-12-20
  • Dazzling
    只读了格拉斯部分,关于格拉斯后期的政治活动,蜗牛日记 蟹行2022-12-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