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 耳饰是中国古代首饰中的一个门类,其主要包括:玦、耳珰、瑱(充耳)、耳环、耳坠、丁香、耳钳七大门类。耳饰作为首饰之一员,其位于人的头面两侧,这使得佩戴者会特别赋予耳饰设计以巧思和华贵的材质,使其极具审美价值,并直观地展示出佩戴者的身份和情趣。其体量小巧,但并不影响工匠们鬼斧神工之技艺的发挥。因此,耳饰的设计与制作,也代表了同时代最为精湛的金、玉、宝石加工及镶嵌工艺。同时,研究耳饰最迷人之处还在于探讨其与人之间,乃至和时代之间的关系。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便是通过实物考证、文献整理、美学赏析和文化阐释等方法,对中国自新石器时代到当代这段历史时期中耳饰的缘起、定名、门类、材料、款式、制作工艺、佩戴方式、装饰纹样,每一时代的流行风尚,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进行一个全面地梳理,整理其脉络,阐释其意义,展示其芳华。


李芽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博士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妆饰文化研究

曾著有《中国历代妆饰》《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

《中国古代妆容配方》《漫话中华妆容》

不经意间与中国古代胭脂水粉和珠玉首饰结缘

从此开始乐此不疲,孜孜不倦

在这些女人的贴身之物中

玩味其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秋.
    对于想要了解耳饰的历史与发展的读者而言很有用,也可以给一些画师参考。还是挺有意思的。2021-02-17
  • bobo
    本书系作者博士论文改编而成,整体考证详实,配图精美,在介绍首饰的同时亦阐明其文化背景。原始社会人们戴玦是象征生殖器,宋以前不戴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宋强调失节事大,故穿耳缠脚,游牧民族没有固定住所,所以喜爱金银嵌宝,蒙古王国打通中西,明朝开始亦喜如此。汉族讲究君子温润如玉,尚天然,故宝石多不打磨,后世脱落较多。按照生理原因来说,性兴奋时耳垂脖颈充血,耳坠项链亦取其意。《金瓶梅》中众人穿金戴宝,且极尽繁奢,并无半点保留,笑笑生应是想要展现其俗。 @2018-10-18 23:24:172020-12-31
  • 暮春微云
    科普性比较好,通俗易懂,很容易看得进去2018-07-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