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奥克利

内容简介

★ 推荐给对“女性与性别”话题有兴趣的读者!男人更应阅读。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绫懒遥
    这本是社会学的博士论文,所以没有预期中人类学小故事式的那种可读性,多用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但也收集了很多真实到戳心的例子。话题老女权主义了,但读物引进国内依然还是前沿的,大量平实的口述细节背后浓缩了女性近百年来的无声苦难:和平年代的家庭事务看似对女性没有伤害,因而通常被男权社会认为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即使到现在,即使是选择独身不进入婚育生活的独立女性,也难以逃脱被西西弗斯巨石永远束缚的命运,并且永远不可能通过家务获得社会认可的价值和实际报酬——这才是女性在社会性别意义上最大的悖论。这本书也帮我理解了二十几年来在原生家庭中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种种背后的原因,原来我和我妈一直存在的矛盾根源也是结构性的。“愿四十年后我们有更多的选择自由”,sigh。2020-11-06
  • Budesonide
    70年代的社会调查 实效性太扣分了,但也算一种以史为鉴2020-10-15
  • 灰朿
    1.以往对女性、家务、家庭相关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外部审视下写成的。即普遍出自社会层面而非个人、家庭内部的考察与总结。这点在新版序中得到佐证。2.家庭内部的身份认同。正如主妇身份同女人、母亲难以区分一般,家族成员也具有多重身份。这些多重身份最应从内部审视,而现实却使外部审视先行、显得更为必要。(个人认为)与书中所提到的“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相对等的是“社会化与他者概念”,意识和区分这种多重性是理解自我和他者的必要手段,也是家族成员主体性的开端。3.家族成员的主体性。正如作者观察到的:“自主性是家庭主妇角色中最被珍视的方面”。尽管当代社会的家庭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是否为家族中一员”的自觉性仍普遍存在。或许在任何积极实施自主性,即主体性的家族成员身上都会出现和主妇相近的良性反馈。但仍待考察。2020-11-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