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格雷格·伊根(1961——),澳大利亚籍科幻作家。早年梦想成为电影导演,后在医院当程序员。19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成名后专职写作。他被媒体和科幻迷誉为“现代科幻的最高峰”,是“极致的硬科幻”创作运动的核心人物。伊根青少年时期曾短暂信仰宗教,后成为坚定的无神论者,长期关注难民问题。他的作品致力于通过艺术提升科学的形象,让人们明白科学与爱情、宗教一样,都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内容简介

★极致的唯物主义美学,绝对的认知快感!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宅蘑菇Moku
    ▫️精彩!找到了小学初中时候打着手电筒也要在被窝里看科幻杂志的感觉哈哈哈!!!伊根的短篇会在前面1页之内就“唰!”的吸引到你的注意力,然后再用硬科幻的实力故事让你手不释卷。▫️这一卷的中短篇,讲的几乎都是与「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事,似乎所有世界观的框架都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某些哲学思考而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信仰和道德”“我们一直所相信的真理也许只是另一种表象下的欺骗”“造物主是否能任意主宰其产物的一切”“我们可以为他人、合理性付出到什么程度”。▫️最让我震撼的是《亲密关系》这一篇的最后,如果我们的思想无限接近重合为一体,那么我们即便在一起,却与独处毫无差别,反而变成一种终极的孤独。亲密关系的维持依靠的是人与人之间不相同的疏离感。2024-02-18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未来,科技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澳大利亚的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一直将此作为自己文学写作的主题。伊根的小说在科幻创作中可谓十分硬核,里面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物理、医学、生物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与大多数科幻作家相比,伊根的科幻小说虽然硬核却毫不晦涩,很多短篇作品具有“软科幻”的特质,即探讨科技对人类内心价值观念的冲击。例如在《亲密》中,情侣可以通过科技来彻底走进彼此的内心,了解对方的感受和秘密甚至交换身体,两个人看似越来越了解彼此,然而,爱情的本质仿佛并非如此,在小说结尾,伊根留下了几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如果两个人亲密到无以复加,导致他者缺失,那么彼此的交谈其实不过是在自言自语”。这些面向读者的发问冲破了科幻小说的设置,可以在每个读者的内心引起反思与回响。2023-04-28
  • Kerryn
    充满哲思的科幻作品,大量语句可以细细咀嚼。首篇《闪光》也是最难懂的一篇,数学和物理学,有它在前,《学习成为我》就相当通俗易懂了,小反转也是短篇最佳结束方式,如果是我,会毫不犹豫去切换的,我也想获得宇宙坍缩或热寂演出的入场券啊。《水晶之夜》,丹尼尔和普里莫见面的简短情节却看得很震撼。《亲密》“我们在一起,却与独处毫无差别。因此,我们只好分开。”每个人本来就是孤独的吧,也许真的只有他者的存在才不孤独,需要来自他者的关心、爱和认可。最后的中篇,也是书名,很好懂,文笔也依然,但主题却让我无感,也许国内读者大多无感,毕竟这里不信神。2024-01-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