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央美院教授、书法理论家、书法家邱振中先生阐释唐代书法“人书俱老”最高艺术境界,以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为基础,结合王羲之等书家名帖,解读个体精神、书法文本和艺术传承的关系。

《“人书俱老”:观念与机制》为书法大家、艺术理论家邱振中先生所著,其以《书谱》为基础,以书法理论领域的重要命题“人书俱老”为基点展开学术讨论,采用图形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将古人的理论与当下的书法学习、人生体验结合在一起,既是学术探讨,又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在中国书法界,邱振中是少数既对传统书法有精深把握,又对当代艺术文化有所涉足的艺术家。他在当代艺术中建立了自己书法的语言和图式。他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有着融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的广阔视野。《“人书俱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论著,这是一部充满现代思想和个人观点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之作。

邱振中,1947 年生于江西南昌。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展览审查委员会委员,潘天寿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日本文部省外国人教师、奈良教育大学客座教授。于北京、香港、日内瓦、奈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参加国内外多种重要展览。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教育奖、艺术奖;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韩国全北世界书艺双年展金奖。著有《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书法》《中国书法:167 个练习》和诗集《状态-Ⅳ》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许默
    感觉很多理论太硬套西方了,丧失了东方艺术的活力2024-06-03
  • 一灯续日月
    说是一本书,实际上就是一篇单独的论文,整体比较一般,3.5星吧。论文大体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王羲之为例论述平正险绝平正这么一个过程。对作品的分析基本上是简要概括笔法、章法、字结构中的形式分析内容,总体太过简略,而且和孙过庭放在一起有点生拉硬拽的感觉,真不如完全从形式分析角度把王羲之分析个遍。回到作者关心的思想史问题,孙过庭的理论说到底就是看山是山的问题,属于思想史中的一种“经验的书写程式”,是很多人在总结经验时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式。孙的理论更应该看作是对经验的再塑造,而非经验本身,用这种定式来理解实际书写经验本身就是没意义的。第二部分说白了是讲日常书写与艺术性书写之间的发展和分野,再进一步说是批评当下展赛书写与日常书写的差距。日常书写是即时发挥,艺术性书写是塑造风格,展赛书写是创设效果。2024-06-13
  • junepig
    “问题意识”太强了,但也只有树立了评说的威信之后,才能有这样从容恳切的论述。而且关于所谓“即时生存状态”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人书俱老”“书如其人”似乎只可用于法书名帖的解读,那些无名作者的生命体验,又如何进入书写,如何判断其内涵?2024-06-0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