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寄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我知道,说易做难,尤其在巨大的不公体制面前要求自己做个公正的人,需要极大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必须承受无数不可知的风险。但我们还记得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如何论爱吗?“人一旦爱,遂极脆弱:世间没有所谓爱恋之中却同时思量应否去爱之事。就是如此。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罗尔斯是说,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为什么?因为公正和爱,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

——周保松

周保松 七十年代初生于中国农村,1985年移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博士。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曾获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自由人的平等政治》(2010)、《相遇》(2008)、《政治哲学对话录》(2004)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EI
    补标,高中时代启蒙读物2019-12-10
  • unheimlich
    私心加一星(在目前的阶段能阅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记录并追忆过去的中大传统、新移民问题和读书生活,并欲从中预见香港的未来,其中对人生选择、理论与现实、师友关系、大学应尽的责任作了详尽的回答,看得太感动了,觉得在求学道路的迷茫中能偶尔翻看这本书就能得到巨大慰藉。(强烈建议这本书对于刚上大学的新生应该人手一本!2019-11-03
  • 樗栎
    军训间隙翻完了,普及性的读物,跟微博差不多。想起保松周还在微博的日子,以及高三的种种决心与恐惧。看他眷念的中大,站在太阳下,也不能假装自己真的清高到不去想,如果不是种种不可知的际遇,无论会怎么样,至少不受此刻这最琐碎的折磨。但也深知这世界非我家(划掉)哪里都不是理想城邦或者天堂。真正重要的是关心与感受此地,从泥土里蒸腾起的汗水与泪滴。以及短评第一说的非常精准……重要的是做一个真诚的人,做一个好人。2021-08-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