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在革命中宣告成立。成立伊始,魏玛共和国便笼罩在不祥的征兆之下。战败的经验以及《凡尔赛和约》的强硬条款为德国带来巨额负债,左翼及右翼极端思想、通货膨胀和大规模失业共同蚕食着人们对魏玛共和国的信任。20世纪30年代初期,集体失望最终演化为绝望,传播希望、承诺虚妄出路的极端纳粹思想日益深得人心。在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霍斯特·穆勒通过对艾伯特和兴登堡两位魏玛德国总统的描写,以及对以施特雷泽曼为代表的魏玛德国的重要人物及其活动的讲述,描摹了魏玛德国时代的日常生活。《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也对纳粹如何通过虚假的承诺与极端手段导致魏玛共和国的瓦解,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生动描绘了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霍斯特·穆勒(Horst Müller,1943—),哲学博士,教授,生于波兰弗罗茨瓦夫,曾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哲学和日耳曼学,现任慕尼黑大学现代历史教授,是公认的德国历史学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领导管理慕尼黑一柏林现代史学院将近20年。其著作包括《诸侯国抑或公民国:1763—1815年间的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欧洲》《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统治者与反叛者》等。译者:孙瑜,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德语文学。曾多次赴德国海德堡、魏玛、拜罗伊特等地交流学习,参与并负责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歌德全集》的翻译工作。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猫喵猫喵猫猫猫
    很详实的政治史,从整书超50%的页数为引用资料来看就可知道作者力图做到每一个观点、每一句判断都有史料可查。和大部分讲俾斯麦的著作一样,写魏玛历史笔墨肯定会更多的放在政党之间的竞争上。书中的几个观点写的比较有说服力:关于在没有进行必要的宪法改动(例如关于议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等)的情况下,魏玛共和国默默地从半议会制转变成了总统制的政府体系的部分,写的很有说服力。失业导致人们的无望和迷惘日渐加深,使其思想趋向极端,年轻人在社会中的重大占比以及与其休戚相关的结构转变使得他们的迷失和轻信成为大众现象,并成为极端思想的宣传对象。2024-01-17
  • 那道二三
    近几年出了特别多魏玛的书,这是好的2023-12-09
  • 秋白
    威瑪憲法和政黨體系從一開始就沒有在民眾中建立穩定的認同,而且在革命前就已存在的政黨因其階級黨的屬性缺乏妥協的能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經歷了大蕭條的歐洲,相對其他民主政體,威瑪共和仍然取得了足以使艱難維持議會民主的「理性共和主義者」們自豪的成功。如果說納粹的興起得益於興登堡幾次災難性的人事決定,因而可以避免,威瑪共和的失敗則是注定的。納粹奪權決稱不上合法,1933年五月議會選舉之後的每一步都伴隨著恐怖和暴力。至多可以說希特勒和戈培爾的宣傳天才使其合法性策略成功取得了合法化效果。2023-12-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