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占有还是存在》中,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个人体验、生存方式、社会性格:占有(to have)和生存(to be)。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而占有观念的实质是:物物,也物于物——占有者和占有物都成为了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的、没有生命力的。书中说:“看起来,我好像拥有一切,实际上一无所有,因为我所有的,所占有的和所统治的对象都是生命过程中暂时的瞬间。”

◎编辑推荐

弗洛姆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又一位具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分析家、社会哲学家、作家,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一位博学而又智慧的人,更是一个满怀慈悲之心的人。《占有还是存在》是弗洛姆更为厚重的著作,更是他跨越诸多学科的一部力作。他所主张的“把人性尊严还给人!”正是当今更为先进的理念。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因为唯有从根本上洞察自身,才有希望产生新的力量。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很有影响力的有《爱的艺术》《人类的破坏性剖析》《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白石春子
    通俗易懂。制度、對發展的崇拜、工商業興盛下造就的把自己體驗為「交換價值」的理性市場心理等等,助人充分思考重佔有這件事。重to have到重to be要理解創造性活動所帶來的真正幸福,不再視經濟為生活本身,建立起一種新的能動的「愛的宗教」以成為「New man」。從政治實踐上來說這個70s的論述依然是空的,然而,就如弗洛伊德的方法,首先要「認識到問題」——就這點而言這本書值得一看。2020-04-23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作者通过诗歌的表达,以及不同的日常生活体验,从直观上体会到了“重占有”和“重存在”两种不同生存方式的区别。其次,从占有和存在的本质入手,指出占有的本质是对物品的拥有,也就是一种物化的关系,死的关系,没有生命力;而存在的本质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积极主动的生存,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激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活在过去,恐惧未来,而重存在的生存方式活在当下,肯定生命。最后,强调一个社会要实现从占有到存在的转变,不仅需要改变经济政治基础,更要社会成员实现性格的转变。而个人要从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转变为存在的生存方式,就要先培养自己的独立、自由和批判精神。唯有这样,才能超越自我牢笼的束缚,重建与现实的联系,并在追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2020-08-23
  • 青翕
    消费社会的一剂清醒剂。To have or to be,这是一个问题。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将重点放到了人本身,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也许我们终其一生要思考的,不过是如何成为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2020-06-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