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迟子建,女1964年生于漠河。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九十余部单行本。

目录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豆友A_3GJGGVkU
    这两天在这本书里静静地旁观了一个民族的百年。和他们一同在森林里喂养着驯鹿,一起迎来新生命,一起送走故人。小小的震撼,淡淡的忧愁。2023-01-20
  • 午夜晾衣
    文笔浓重沧桑富有诗意,一部鄂温克族人的历史画卷。最后一章所有人物都不断逝去,介绍的有些仓促,最展开一些就更棒了。2024-02-24
  • 夏至
    去了呼伦贝尔后就找来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来看,想了解更多关于鄂温克族有关的文化。很久没看到这么让我沉静下来的小说了,无论是对自然的爱,还是强烈的离别和苦痛,一切都是那么深沉平静的叙述,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和高调升华。不止一次跟着书中人物的逝去而哭泣,慨叹于他们命运的惨痛,但又感到也许这就是生存所不得不面对的自然规律。相比于女主的命运,我更心疼妮浩萨满悲天悯人的神力,到底是一种恩赐还是诅咒。不过还是感觉本书有一点思考上的欠缺,深度照《尘埃落定》相比还不是太够。2023-09-0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