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盈盈,1977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现为该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性与性别社会学、身体社会学、艾滋病的跨学科研究、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著有《身体、性、性感》《性社会学》《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等。

内容简介

《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呼啦啦
    做社会学,特别是田野调查,你要自甘堕落。以前更多的是远远关注一些社会议题,参加过性工作者的演讲,访过公娼遗址。当时在台湾认识了台大社会学系的朋友,她们与街友一起流浪,与工友一起抗议,那时觉得他们太夸张,现在想来,她们才算真正的社会学人啊。前面篇还不错,后面不行。看出来很多搞社会学都都是跨学科转的,也侧面说明了社会学的魅力。2017-11-17
  • 季米
    小姐作为独特的人群在中国真实地存在着,由于中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的限制,她们只能游走在边缘的灰色地带,真实的情况并不为大众所知。潘绥铭教授经过对这一领域的坚持性的研究,带起了一班有些成熟经验的研究弟子,但是他们都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艰难的过程,简直可以说比研究对象们也容易不到那里去。2017-11-09
  • Enlightening
    读了潘绥铭、黄盈盈、赵军和夏冰写的六篇文章。是生动鲜活的田野笔记,同时也是人大性学研究所乃至中国性学发展史的缩影,从90年代初潘老的筚路蓝缕,到人大社系“元老级学生”黄盈盈接过所长之棒,再到众多学生对性/别的支流研究,穿插以学者在田野、学院和社会中的多重身份的讨论和自反,真诚平实,掷地有声,不禁让人憧憬学术共同体的可能性(如果暂且搁置对共同体本身的诸多批判)。之所以性学领域常出社会学大师,正是因为其田野之艰难异乎寻常,禁忌,羞耻,污名,游走于法律和主流道德的边缘,研究者的在场感(从符号到身体)时刻处于激活状态。摒弃救赎者的姿态,试图理解受访者如何理解自己的行动和言说,以田野为镜反观自我,时刻将主体建构视角和伦理原则秉持于心。即使质量参差,且并无进行理论对话的动机,田野调查之要害业已囊括其中。2020-10-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