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时间概念史导论》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时间概念史导论》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时间概念史导论》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译者简介:

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indenburgAsh
    周三做pre,海德格尔倒是完全没有排斥“图像的复制品”,只要通过简捷的观照,就算是复制多次的图像也能为我们提供事物的具体认识。2022-10-18
  • 聂北秦
    未竟的课程讲稿,时间部分一笔带过(太遗憾了)。译得很流畅,但数个概念没有采用通行的译名,以及较多拉丁文段落未完全译出,有点可惜。2022-04-14
  • 极光的旅人
    听说存在与时间里并没有这本书里的准备性部分,如果不看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研判以及对现象学原则的澄清,突入存在问题和步入空中楼阁差不多。第二部分是存在与时间的简化版,在这里可以直面海德格尔语言中的质感,和诗性哲思在阐释中的力量。如果读过海导论但又还看不懂其他海德格尔著作的,不如从这本入手。2022-05-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