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左传》的书写与解读》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 又有哪些局限?《《左传》的书写与解读》回答这问题。

【名人推荐】

这一学术成果非常可观。它不仅提供了大量质量极高的英译(可与中文原文相对照),而且以精密细致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篇章,详细阐释了叙事所描述的事件。它意在分析修辞背后的目的,以及其它促使人们把《左传》视为“历史”的特质。

――戴伟生(Stephen Davidson)(美国西南大学)

通过《《左传》的书写与解读》的撰写,李惠仪为中国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项有趣而重要的分析。她成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史官在保存过往文献的同时,不仅努力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力图条理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并为之赋予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中外撰写史书的人都会遇到这两个问题。因此,《《左传》的书写与解读》值得所有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阅读。

――王晴佳(罗文大学)

李惠仪(Wai-Yee L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晚明与清代文学、先秦两汉历史著作等。著有《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明清之际的女子与国难及其回响》。编有《清初文学中的创伤与超越》。另与杜润德、史嘉柏合作英译了《左传》。2016年,她因《帝国晚期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与国难》(Women and National Trauma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2014)一书获得“约瑟夫·列文森图书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纳西小伙
    2023.8.7 家中早飯後讀完。李惠儀此書意在揭示:傳統上被劃歸為儒家傾向的左傳,事實上闡釋歷史的方式和史學書寫方法上存在著諸多內部張力,在傳統禮儀和現實政治存亡、遵從天命和個體能動性、正義與霸權等諸多議題當中,不同文本間顯現出模糊而複雜的態度,這體現出文本的多來源性和編撰者態度的複雜性。然而過多的篇幅聚焦於具體文本解讀之上,理論性的總結和反思有些匱乏。2023-08-07
  • 心有猛虎
    老外什么都怀疑,问来问去。2022-06-18
  • 玉茗
    雖然李惠儀老師在一次訪談中自稱不滿意於這本書的架構,但她對於《左傳》中“歷史多面性”、歷史敘事的複雜性,以及對於許多故事的深入解讀,仍是非常好的。她的論述也承續了歷史上對於《左傳》究竟是信史、實錄,還是別錄他事、思想駁雜這個矛盾點的思考,這作爲其核心的問題意識,仍爲精到之處。2022-05-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