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罗曼·罗兰为自己心心相印的异国友人甘地所著的传记,其独特之处在于用词典雅,摄义深广。更为罕见的是,传记作者罗曼·罗兰与传主甘地都是时代激流中涌现出来的具备类似品质的一世之雄杰,作者对传主的理解与支持尽在书中,这是其他的甘地传所没有的。

1869年10月2日,甘地诞生于印度一个殷实的家庭。他出生时,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东方大国早已丧失了它的辉煌与尊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是甘地一生奋斗的重要背景。为了印度的独立,他先后在南非、印度教导民众,以其特有的“消极”方式与英国人的枪、刺刀和铁棒抗争。为传播并实践他的非暴力思想,甘地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一次又一次濒临生命的绝境,最后遭遇暗杀使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响……

我们应该感谢甘地给了印度一个机会,来证明她仍然相信人的精神里面确实有最神圣的一面,而且鲜活如初。

——泰戈尔

他不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演说家,他的态度是平和安定的,特别吸引那些有智慧的阶层。他的平静使得被讨论的议题得到最明亮的智慧光照。他讲话的语调并没有变化,但内容热切真诚。他也从没有做什么演讲的手势,实际上,他的手指头一动都不动。但他的意思清楚明晰,表达出来的句子简明扼要,足以使人信服。在没有把一个议题说得极清楚之前,他是绝对不会把它放过的。

——约瑟夫·J.杜克

一次,甘地坐火车外出,踏上车门的一瞬间,火车刚好启动,他的一只鞋子不小心掉到了车门外,甘地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朝着第一只鞋子掉下的方向使劲扔去;看到了这一幕的人甚是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甘地说:如果有人正好从铁路旁边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就是一个收获!

是的,这就是甘地,他给了自己扔鞋子的选择,也给了别人捡鞋子的机会,而大多数人都只会抱着没有用的鞋子,两头懊丧。

——闻中

每与事实相违,无论谬误再小,甘地也绝不容忍。

——C.F.安德鲁斯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长篇小说。他撰写了一系列人物传记,包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等。他撰写的印度三贤传(《罗摩克里希纳传》《辨喜传》《甘地传》),更是举世公认的权威之作,在世界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译者:

高勍,印度文化思想研究者,法国语言文学和英语翻译双学位。现居福州。

闻中,中印古典思想研习者,哲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潘书
    他所赠予我们的是在这充满骚乱的本世纪中,倡导博爱、忍耐及和睦。2024-02-14
  • 小王
    不是很清楚当时印度的历史,不过甘地最后革命能够成功与时代有关,与印度本身的宗教信仰有关。对待恶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而不是以德报怨。读完这本书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印度的历史和甘地人物的生平。2024-03-25
  • 霜天晓角
    “这世界上没有任何行动的天才、任何领袖,能够不依靠本民族的内在的禀赋,而做到时代的满足,满足了人世间的渴望与梦想。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天才,无论他的理想跟周围的环境是否契合,他会凭自己的力量而伟大。”2023-07-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