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利斯》于1744年初版于都柏林。连这版在内,当年一共印行了6版,其中都柏林出2版,伦敦出4版。1747年,经过贝克莱的修订又出了一版。《西利斯》不仅在英国极为畅销,而且很快被译成了其他文种,如1745年,其中的一些部分被译成了荷兰文、法文和德文,1786年还被节译成西班牙文。全部被译成其他文字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如1914年被译成德文,1920年被译为法文。这主要是因为:贝克莱在世时,英国和大陆的一些国家之所以重视《西利斯》,是由于它介绍了一种新药,据称这种药物在许多地方、许多疾病中具有奇特的作用,甚至可称之为万灵药。因而它作为一本在医学上有价值的书籍而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随着贝克莱的逝世,随着焦油水风波的过去,特别是当事实证明焦油水并不能包医百病之后,《西利斯》便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随后的一个时期,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也不怎么关心它了。然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西利斯》的命运发生了喜剧性的变化。如前所述,其功绩主要应归于A.C.弗雷泽。他第一次发现了《西利斯》的哲学价值,揭示了它在贝克莱哲学发展中和整个哲学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并对贝克莱哲学提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如认为贝克莱从《人类知识原理》进到《西利斯》,其实是从洛克转向了相拉图,《西利斯》表达了一种不同于早期哲学的新哲学等。从此,《西利斯》再次在英国和大陆风行开来。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致使研究贝克莱思想的论著大量涌现,形成了贝克莱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罕见的高潮。与第一次不同的是,人们这次感兴趣的不再是《西利斯》中的焦油水,而是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哲学思想。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舒袖
    以Siris 为书名,其希腊文本意是尼罗河,取其源远流长、连续不断、川流不息的意义,又可以引申出“线索”“链条”“系列” 。贝克莱想要表达,世界万物都是由一普遍的链条连结起来的完整系统,从感觉材料过渡到人的理性认识是借助一系列的中介环节而实现的。他认为世界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活生生的动物。宇宙万物之所以构成一条一环扣一环的巨大链条,原因就在于有一普遍的、具有中间性质的媒介或介质在起作用。因此,本书中表达的各种思想:医学的、植物学的、化学的、物理学的、本体论的、认识论的思想等,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完整的反思和探讨系列上的诸环节(p.8)还有贝克莱的安利“建议研究柏拉图”(332节)【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好适合写一个新的思想和科学的神话啊!!】2020-12-28
  • 芝加哥驴
    洛克摩尔好像讨论过不要看康德批经验论批得狠,两者亲缘性更近,虽然说已经不同于贝克莱最出名的著作,但的确是对观念论的一个推进,直接拉进了柏拉图和康德的距离。 存在之链及后几节相当好…………那些说垃圾的真的看懂了吗2018-12-09
  • azu
    太棒了 Berkeley哲学体系的终极总结2010-07-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