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science)概念传入东亚,对东方传统学术体系造成强烈冲击。《科学》首先聚焦于“science”在日本被赋予“科学”这一词语形式并演变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的时代关键词的过程。接着,以严复这个人物的学术表现为切入口,讨论清末民初“科学”概念的形成、流变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沈国威,辽宁人。日本关西大学外语学部教授。长期从事近代新词、译词及概念史研究。近年出版有《严复与科学》(2017)、《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译词研究》(2019)、《汉语近代二字词研究:语言接触与汉语的近代演化》(2019)、《新语往还:中日近代语言交涉史》(2020)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Кобаяасхй Д.
    读完以后再次标记一下这一本我个人评分十分的小册子,围绕“科学”-“science”的英日对译标准的建立而展开的翻译跨语际实践研究;无论是从概念史研究上还是翻译史研究上而言,该个案研究都称得上精致严谨;史料的考证详实程度和辩证讨论分析深度远超目前翻译圈内肤浅的纯翻译史研究2023-09-07
  • Lazy
    当代中国所有以知识谋生者都应感谢三人,一是西儒培根,二是严复,三是南大哲学系胡福明2024-04-08
  • 大马士革玫瑰
    简要分析了“科学”概念在日本和中国的译介与流变。重点提出了几个例子,包括日本经学向西学转型过程中的东周等人对现代学术体系的理解和表述,日人“科学”概念以何种面貌流入中国,主要介绍了严复的翻译工作及其影响。不足之处也在于此,局限于个别思想家的圈子,未能进一步探讨“科学”的社会意义,或许也是篇幅所限吧。对于非研究者来说,这个题目略微有点枯燥,而作者又讲得不那么有趣。不做这个题目,只读导言和结语就好了。2023-05-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