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莫里斯·布朗肖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理论家及小说家。1955年,他出版了文学批评专著《文学空间》。在该专著中,作者通过分析马拉美、卡夫卡的作品,探讨了写作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构成文学的“力量”或者说“文学空间”是什么等理论课题,认为写作就是寻求作为“作品”的某种东西成为可能的那个时刻或那个点,文学空间就是死亡的空间。在寻求小说和评论的新途径中,作者表达了一种极限体验,即把死亡设想为“终极的绝对考验”的体验,对后来法国的意指学派、日内瓦学派和社会学批评学派等的文学批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旻旻
    超喜欢其中对俄耳甫斯的新阐释。文学空间,艺术的中心点,话语摆脱人、事物,使二者消失(“未加工的话语”则和此二者相关,而言语静默)转化成本质的话语(事物和主体的消失,话语自言自语,而人沉默),作品的语言,即是纯语言。但这仅仅停留在语言层次吗?不,作品同样开启一种非现时,非存在的时间,人必先体验此时间,才可创作。“写作是为了能够死亡”,作品本身就是死亡的体验,而此死亡的体验才使得作品因而得以为作品。和海德格尔本真的死亡完全不同,前者强调死亡作为可能的不可能性而使此在完整,而布朗肖将带来完整性的死亡视作此在,或人,或意志对于死亡的吞噬。死亡本身不可把握,正如遥远的神以及他者。忠于死亡的死,是承认那个不可能的,无法进入的无个性的死亡,在死亡空间中,事物也摆脱其日常空间中的效用,使人转向其内在深处。2020-03-31
  • 阿莱夫
    上次读完打标是五月。此次重读一字一句,笔记繁多。不懂之处依然有。两次读完希望能有别一番天。不得不说它使得我的生活在尘世繁忙与中性空间中来回切换倍感骄傲。2019-05-13
  • 孟冬
    感谢布朗肖老师的诠释让我重新认识了卡夫卡!2017-09-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