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礼仪下乡》分为五个部分,共十章,以闽西四保村落群为个案,在广泛搜集和深入解读实录、政书、方志、族谱、仪式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研究方法,侧重从礼生及其礼仪、宗族与祭祖仪式、乡约组织、神庙与神明祭祀等方面,探讨明初以降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刘永华,麦吉尔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明代以降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研究,尤其致力于明清乡村礼仪、乡民生活世界、跨地域流动、文本流通与读写能力、时空范畴等问题的探讨。出版专著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2013)、评论集《时间与主义》(2018),担任“历史—人类学译丛”共同执行主编,并主编、翻译论著多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十章,以闽西四保村落群为个案,在广泛搜集和深入解读实录、政书、方志、族谱、仪式文献等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研究方法,侧重从礼生及其礼仪、宗族与祭祖仪式、乡约组织、神庙与神明祭祀等方面,探讨明初以降儒教礼仪步入乡民生活的历史进程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2019-12-23
  • 緇素帖
    礼仪本身只是引子,对只关心仪式的人而言或许阅读体验不会很好。但重点毕竟是以礼生群体为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吧。当然,史料允许的话,相关仪式分析还是有必要重新去做。2019-08-01
  • 文件选集
    本书是刘老师在麦吉尔大学的博士论文增订而成,主要讨论的是在儒家礼仪如何进入乡村社会,并对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什么变化。本书对我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补充,可能还要以下几点启发:1.长时间关注某个领域,深入田野,形成贯通感,从唐至当代;2.对于多种资料的解读能力,族谱、科仪书、官方档案;3.对于中西方学术史的掌握,旁征博引,充满对话意识,从莆田平原、晋东南到珠三角,从丁荷生、科大卫到劳格文、施坚雅、郑振满,敢于和自己老师对话的人,都是勇士;4.多学科方法的自觉,民族志的痕迹很重;5.最重要的是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每一节,基本没有什么废话;6.浓重的现实关怀,对于礼生群体我也接触到,读完本书,感觉又有新的思考。2019-10-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