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 教化主题鸿篇巨著,德语直译经典重现!

 整合大量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译者注释,新增10万字精彩附录

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巍教授作序导读,黄洋、陈嘉映、程炜等众高校学者诚挚推荐

# 学者推荐 #

耶格尔的经典名著Paideia从教育理想和文化理想的独特角度,对希腊文明的特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最具启发性的希腊文明史著作之一。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今日的历史学和语文学研究长于细节和局部,却无意也无力驾驭整体。只有采取《教化》那样的宏阔视野,才能让我们重新思索古希腊文化的两个根本问题: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古希腊文化的精神实质?古希腊文化的精神实质有何独一无二之处?

——张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耶格尔的《教化》不仅是一本关于古典希腊的巨著,也是一面关于德国甚至 世纪欧洲文化的镜子。它试图重新全面地解释古典文化的成功并再次唤起学习古代的热情,但伴随着《教化》写作和出版的实则是战乱、极权和古典文化不可挽回的失败。因此与其说是学术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历史的教训,使得《教化》成为一本今天必读的经典之作。

——程炜,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在哲思的开端处,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哲思都与教化相连。教化,paideia,意在培养人品,什么是人,什么是品,这是哲思的根本关怀。耶格尔的这部《教化》深入地阐述了这一根本关怀。展读之际,不禁对当今的哲学感到迷惘、失望。不过,人的精神结构早已改变,不再有仰之如泰山北斗的教化者。在一个人人都是普通人的世代,如何在对话中开展哲思,教化世人、教化自己,还需要更加切合现实的重新思考。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我读过的关于希腊的最具启发性的作品。

——伊迪丝·汉密尔顿,《纽约时报》书评

《教化》是为普通读者准备的,它可能是上帝给予教育工作者的礼物,因为它以清晰而吸引人的形式,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覆盖希腊社会和文化的核心观念。

——埃德蒙 · 威尔逊,《纽约客》

# 内容简介 #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化》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教化》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教化》德文版和英文版并行,本译本以De Gruyter出版社于1934—1947年出版的三卷德文本为基础,同时整合大量的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了译者注释。除此之外,《教化》还专门收录了耶格尔晚年所著的 《早期基督教和希腊教化》(Early Christianity and Greek Paidei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年)全文,以及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Jaś Elsner)的相关评论文章——《教化:古代的概念与现代的接受》[Paideia: Ancient Concept and Modern Reception,Int class trad (2013) 20:136–152]。

# 著者简介 #

维尔纳·耶格尔(Werner Jaeger,1888—1961):20世纪著名古典学学者,出生于莱茵普鲁士的洛贝里希。 1911年耶格尔在赫尔曼·迪尔斯的指导下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主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1914年他被任命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尼采曾任这一教席), 1921年在柏林,他继承了老师维拉莫维茨享有声誉的教席。在随后的15年间,他不仅进行教学、著书和编校,而且积极从事复兴德国19世纪人文主义传统的事业,其间开始着手巨著《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的写作。 1936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耶格尔移民美国, 此后相继任职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他的代表作包括《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亚里士多德:发展史纲要》《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等。

# 译者简介 #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作有《古典传统》《黑死病》《...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虾米
    鸿篇巨制,既博且深。知识水平不够,有的地方只能囫囵吞枣了。谈一点浅见。作者所说的“教化”在古希腊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各领风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动态过程。因应着贵族、僭主、公民等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教化”的含义也变动不居,从身体的善到灵魂的美,从专业技能到整体人格,从宇宙哲学到精神真理。诸多模板中,作者心目中的“教化”典范是阿提卡(雅典),它剔除了斯巴达军国主义对个体精神的束缚、与伊奥尼亚个体自由泛滥对集体造成危害的缺陷,而兼有两者的城邦主义和个体自由的平衡之善。不过,从后面的叙述来看,作者终究还是倾向于国家主义,而未能像“独善其身、兼济天下”那样给个人精神留下太多的空间。此书的导言不无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色彩,且对“文化”作了反人类学的狭隘阐释,这两点也是不得不察的。2023-03-29
  • 尤里卡
    这本书以教化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古希腊绚丽多彩的思想文化。即使很多内容深奥难懂,但只要静心读来,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拓展智识,提升智性。对我来说,阅读这类书籍无异于一场自我革命,它借由充沛的思想资源,哪怕是刹那间阿基米德式的“尤里卡”时刻,丰厚自身的生命体验,走出“洞穴”,摆脱封闭的可见世界,从而看见“太阳”,迎接崭新的可知世界,甚至实现灵魂转向。就像海子的那句诗,“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2023-04-06
  • ly的读享生活
    广博深渊,私人年度书单预定。作者被视作德国“第三期人文主义”的精神领.袖,而这本书就是这场精神运动的重要文献。该书上承袭欧洲古典学说,下契合德国人文流派的思想,可以发现欧洲文明的精神源头和现代性危机的根由,也可以发现“二战”降临之前德国学术环境的一些端倪。全书涉及很多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尤为重要。第②③卷几乎就围绕着柏拉图展开,一章讲一本柏拉图著作,细缕分析,纵贯连横,可谓详备的导读,作者对柏拉图是真爱啊!德语直译,感谢宝藏译者王晨先生。2023-04-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