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尔顿在《文化与上帝之死》中研究了现代社会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并通过启蒙运动至今众多思想、思想家与事件,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在后启蒙时代所创造出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一系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

——西蒙•克里切利(《哲学家死亡录》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西方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译者简介:

宋政超,就读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格尔顿悲剧思想。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No kitsch
    基本囊括了启蒙运动以来欧洲思想史 引坑大作 “上帝实际已经隐藏起来而现在只能通过形形色色的世俗现象来显现,从道德和自然到历史、人类甚至语法” 从上帝到文化再到超人 上帝从未死去 他只是换了个名词继续受人类崇拜 PS:伊格尔顿散乱又知识量巨多的行文方式太适合做睡前读物了2018-06-30
  • 远子
    和乔治·斯坦纳一样,伊格尔顿有着卓越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而由于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他有更明晰的观点输出。在对启蒙运动局限性以及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中,有许多令我额手称庆的论断。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觉得伊格尔顿夸大了知识分子的影响而忽略了经济学的因素(这也许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通病);二是他最后表达的希望(即新的信仰必然诞生于《圣经》中所暗示的彻底的分解——谁能想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竟同时也能是一个天主教徒)要如何避免他所分析的人文主义者寻找上帝代理人的失败尝试,以及如何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后现代主义无节制的解构行为。2021-07-04
  • 江海一蓑翁
    英国著名左翼学者伊格尔顿的一本文字凝炼、而内容丰富的思想史小书,从启蒙运动一直梳理到后现代主义的兴起,着重考察宗教信仰从西方世界世俗生活中的逐渐退出,以及这一过程中各种作为宗教替代物的思想与文化的兴衰。对于各位思想家的点评,多有妙语,熟悉相关语境的读者,自可会心一笑。2017-09-0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