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杨柳的形象:物质的交流与中日古代文学》包括了:杨柳与信仰:作为生命神灵的植物、杨柳信仰:生命崇拜与第三关系、神佛之木:守护生命与驱除鬼疫、妖鬼之木:由神木到鬼木的颠覆性变异、《万叶集》的柳蕴与中国的《折杨柳》、柳圈等内容。

张哲俊,出生于辽宁沈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韩国国立丽水大学校客员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文部省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等。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的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与嬗变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等七部著作。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主要的中外期刊发表中文、日文、韩文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外还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有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等译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思源论文奖、孙平化日本学论文奖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庭前柏树子
    主要是方法论自觉。构建物质与文学之间的“考古层”理念,就观感而言,所谓“考古层”概念的设立,是为解释杨柳符号联系之间究竟是单线学习、还是文学泛化影响的问题。(本书认为既非作家的单线模仿,也非泛化影响,而是基于生活世界的潜在学习。)因此“考古层”一说,偏重概念,有“用概念解释概念”的嫌疑。研究重在物质史(文学的物质研究),与注重主体投射在物质上的情感与意义的传统意象稍有不同,物质史研究在不脱离情感意义的情况下,致力于还原物质事实。力图勘破:想象虚构与物质事实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想象虚构需要怎样的条件、想象虚构的生成过程是怎么样的,第七章《门柳的意义:门柳的身份、地位与祈愿》京都无柳、拟王昌龄一例,兼论文学研究及文学考古学中意义的阐释与事实的还原二者关系,是精彩案例。2024-05-03
  • 小马跑第一i
    这样的第三种关系是很厉害的发现和研究。形态有异但原点相通,感觉这样的关系用在人生中也很合适,很适合健康的关系、健康的爱情。2023-09-06
  • arslonga
    年轻一代的学者,要是都能像张教授这样地钻进文献里,中国的学术就真的能够星火燎原了。研究得很细,方法很纯正。建议有志学术而又能拿得出一些钱买书的同学备上一本。其中尤其是对陶门柳的研究,极其细致而且有说服力,原来陶门柳象征着进取非退隐!但我有一个疑问,杨和柳在日语里发音一样,意思就真的是一样吗。盼望能得到解答。2012-01-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