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1991),英国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主要根据刘易斯1977年3月15日和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詹韦讲座上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中心的两次演讲写成,是刘易斯有关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将历史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的一大特点。在《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中,刘易斯将所讨论的问题分为四个方面:世界分成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发展中国家依赖于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

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1915—1991),美国经济学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刘易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因为对经济发展理论的贡献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作有:《经济计划原理》(1949)、《经济成长理论》(1955)、《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1978)。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akeru
    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2017-11-05
  • 老地方相见
    很薄的一本书,但是专业性太强(非科班很难完全理解,这毕竟是大牛的国际会议稿件整理的),看似简单的贸易、初级品、利率,交缠在一起并不是概念那么简单的,多处不能很好的理解。多处作者直接说结论而不讲推导过程(学术演讲集,不是教科书)。//谁能解释下,贯穿全文的“生产要素的贸易条件”到底是是什么意思呢?弄了半天,最后还是回归字面中文意思,不要多想。2021-11-05
  • dt
    发展经济学之作,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工业化需要先行或同期实行农业革命,为工业部门提供要素和产品市场,工业部门的大小是农业生产率的函数,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做长期投资,进口替代和出口贸易有序接替,作者提出重视国内市场,而这暗含了提高居民收入的要求,现实中某些国家大量国民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通过外向出口方式(不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制成品)向发到国家贡献价值,国际贸易环境一变即引起国内经济波动下挫,作者为诺奖得主,没有闭眼鼓吹自由贸易,对外开放,字字句句中流露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真挚的同情和关切,想必与其作为黑人经济学家的身份有关,理论本身逻辑自洽,又有一定的统计数据支撑,现实中由于矛盾的多元决定,作者所画路径实行的可能性存疑,但不能以此否认理论图景的价值,揭示发展逻辑,给予现实启发2020-01-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