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早期中国,食物的制作、消费与交换,以及在宗教祭祀时准备食物、祭献食物的行为,与个人的修身养性、君主的治国之道以及古代的圣人观念息息相关。在餐桌与祭台合二为一的礼仪世界中,人们借由食物体验现实世界的声色耳目等感官享受,却又试图通过食物超越世俗世界。胡司德的这部著作利用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试图揭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在人的感知、感觉经验中的地位,在与神灵交流时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生动易读,在短短五个章节内有条不紊地穿插了丰富的二手文献……胡司德提供了一个足够宏大的理论假设,将诸多看似彼此独立的推论关联起来,整合成一条清晰的脉络。

——戴梅可(Michael Nylan)

胡司德成功解决了一项古代中国研究中至关重要却长期受到忽视的课题:烹饪艺术与相关词汇中的隐喻。……烹饪术语折射出了个人教化、治国良策以及得道成圣等诸多重要主题。而胡司德正是通过翔实的文献考证,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写作者们是如何发展这些主题的。

——蒲慕州(Mu-chou Poo)

胡司德(Roel Sterckx)

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李约瑟汉学讲座教授。其研究涉及汉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古代汉语研究,先秦及秦初时期中国文化、宗教以及思想史,中国农业史等,在汉学界颇有影响力。其代表作有《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神农的领地》(In the Fields of Shennong)、《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Food,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 )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免成
    写的其实还不错,文献掌握的也挺扎实,翻译的也还行;当然,倒也确实没有写出什么特别有趣的东西来2022-11-04
  • 书香魅影
    最有趣的是“祭祀与经济”那一章。文献引用丰富,美中不足可能是有些“冗长”,在圣人与声色享受的论述中打不少转。2023-04-01
  • 刀叢中的小詩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食之礼也,从食之色香味,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完成对圣人形象的再塑造。一个阶层的饮食需求,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风俗民情,也是引领这个时代的风向标。2023-08-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