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荀子》是研究荀况思想及先秦各派学说的重要材料。自唐代杨倞作注后,直至晚清才有学者对它进行校勘诠释。王先谦采集各家之说,发挥己见,编成《荀子集解》。《荀子集解》脉络清楚,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注本。

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 )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他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剖析和价值评判。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esonomen
    晚清真是干什么的人都有2024-03-29
  • 鸿雁字道南
    近读荀子,获益匪浅!荀子门徒中出了韩非李斯这样刻毒的法家,使得荀学一直以来为人诟病。余以为,非荀子之过,世道剧变,实时势所为也。荀子对墨子的批判:非乐使天下乱,节用使天下贫,无以行赏罚,伐本竭原而焦天下。相当中肯!荀子,于思孟之学,去其高蹈。于老庄之学,取其机数。为学之广,不拘门户,以知为上,为后人所罕有。荀子之实学,集先秦儒学之大成,去乱趣礼,安邦定国,足矣! 选《臣道》篇里的几句:仁者必敬人......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以此自警,足以保佐平安。古人云:明哲保身!此言不虚。荀子所说之性恶,实为性善,用心良苦!2019-07-21
  • 凉州无归客
    我不是特别喜欢孔孟之道,不过荀子的理论也不算多正统的儒家,看老爷子手撕百家再批孟子简直了。好多理论现在看也不过时啊。无论求不求雨,总归要下雨的,国君求雨是让百姓觉得自己在被关怀。让别人去争吧,争完你就是霸主了。楚王有一千匹马,不是因为他是圣人,而是因为他运气好。讲道理不说人话的都是邪说。禅让?别看玩笑了,国可以让,天下怎么能让呢。。2017-03-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