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希腊前的哲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西方理性看来是混乱和无理性的,却自有逻辑,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楔形文字书写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列表”这种书写格式。这种逻辑即是古巴比伦的“哲学”。

马克•范•德•米罗普(Marc Van De Mieroop,1958— ),美籍比利时裔著名亚述学家、历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近东政治经济史,著作有《古代两河流域城市》《古代近东史》《古埃及史》《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东地中海》《希腊之前的哲学》等。

译者简介:

刘昌玉,德国海德堡大学亚述学博士,国际亚述学协会(IAA)会员。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楔形文字数字图书馆”(CDLI)项目助理。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亚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2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kye
    对于现代哲学来说,一般都以希腊哲学为认知起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确实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本书的论证可以说相对严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只是部分内容仍旧没有跳脱出作者本身的生长与环境影响,但是巴比伦作为一种已经灭绝的文明,只能靠后人来研究,希望日后能看到更多的新角度。2022-01-19
  • 难得随便兜兜
    这本书21世纪的书被纳入“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委屈了一点,这套丛书中有不少19世纪遗老遗少的作品……这书内容一般吧,铺垫太多,该讲的(或者说是我想看的)作者却一笔带过。译文也很一般,读起来磕磕绊绊。页99:“真正库思意义上的范式转变”,【库思】显然应该是【库恩】。看到页203:“……城邦统治者瓜分领土……许多【玩家】都牵涉其中”,我笑了2021-03-19
  • 长日将尽
    知名亚述学者、两河历史学家的大作,吾等实难以置评亦无资格置喙。此书从词表、占卜和法律三个方面试图构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认识论,未免令人有自娱自乐之感。论题很有意义,姑且不论作者硬拿福柯、德里达这些理论削足适履般的应用,作者除历史以外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不足以驾驭这一题材,依照作者持有的相对主义视角,咱也弄个殷商时期的哲学研究张长志气岂不美哉?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不成片段,此书亦然2023-05-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