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与密特朗总统用完午餐,刚走到大街,一辆卡车迎面而来,把他撞倒在地。光天化日之下,一场暗杀如是发生。

巴特身上有一份罗曼•雅各布森未公开的文件《语言的第七功能》。据说只要掌握了这种功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语言来控制和战胜他人。

警长巴雅尔请来了年轻的语言学家西蒙参与调查。正在进行总统竞选的吉斯卡尔给他们的任务是找到这种第七功能。这意味着要质疑知识界的一批精英:福柯、德勒兹、阿尔都塞……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神秘强大的罗格斯俱乐部浮出了水面,他们在博洛尼亚见到了翁贝托•埃科,在美国校园中遇到了正在经历生死对决的德里达与塞尔……

渐渐地,西蒙身上表现福尔摩斯和007的特质,而巴亚尔警长则对法国哲学、文学和社会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他们也开始感到困扰:或许自己并非真实地存在,而只是小说中的角色?

洛朗·比内(Laurent Binet)1972年生于巴黎,曾在斯洛伐克服兵役, 2010年出版处女作《HHhH——希姆莱的大脑是海德里希》,获法国龚古尔处女小说奖,并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最受欢迎的50本小说”之一,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语)正在拍摄。除写作外,洛朗•比内还在巴黎第八大学和第三大学教授法国现当代文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墓岛GRAVELAND
    福尔摩斯是一名符号学家吗?《语言的第七功能》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这本纸浆读物既是一本缝合了真实事件的1980s法国知识分子同人文,也是符号学版《苏菲的世界》,世界的符号性成为了侦探的秘诀,虚构的“语言的第七功能”如同希区柯克电影的麦格芬,终极意义上操控世界的秘诀来自于一篇论文,通过这个不存在的功能折回符号学的基本常识。如果《语言》是一本理论—虚构,那么会如同变格小说,用大量的篇幅拼贴论文之中的理论,而不是拼贴学生观点。而如果是一部元小说,那么这个世界应当在西蒙质疑自己是否生活在小说中分崩离析,而不是火山口的好莱坞式对于自由意志的自我觉醒,后者则更像是一种顺从。不妨“异轨”一下情境主义:你不能用一本纸浆读物反讽纸浆读物。2021-02-27
  • 耐心酱
    看了四分之一,放弃。之前以为很好玩的设定,实际上根本看不下去。(大概类似于我喜欢看同人文但不接受RPS?)2019-12-17
  • 八又二分之一
    作者精准地把握了那些想要窥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界叱咤风云的法国思想家们背后故事的读者心理,忙不迭地利用自己的学术背景与身份糅合些许真实以及大量魔改后的“小说性”叙事,编织出一部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内核空无所依的同人文,精致但无灵魂,所有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仅是摆件而已2019-12-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