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布迪厄看来,无意识便是对历史的遗忘。《布迪厄的终生问题》依循历史如何忘却自身这一问式,试图寻求社会合法自身的逻辑,并依此而形成《布迪厄的终生问题》的基本问题:作为知识工具的分类图式(历史忘却自身的工具方式)如何成为了政治的工具?布迪厄认为,象征权力强加并灌输着各种分类系统,使支配结构演变成无意识心智结构,从而被人前反思性地予以接纳。分类与象征权力之间因而建立起了逻辑关联,而这一逻辑关联便体现为信念关系(doxa)。就此而言,分类与政治便是布迪厄终生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亦可以表述为“后神学时代的意识形态研究”。

刘拥华,1977年生,湖南岳阳人。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研究兴趣为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学史,目前的研究集中于追问涂尔干与卢梭等人的关联,尤其是关注如何理解“society as the ideal”这一论断。在《中国书评》、《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拳击面包超人
    分类依据源自社会结构(涂尔干),而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以分类图式为权力工具——象征暴力,构成社会秩序的主要维度(追问霍布斯式问题-社会秩序如何可能)。象征暴力并非策略理性的产物,是社会二重性结构之间(场域和惯习之间)“本体论的契合”——信念的产物(以身体实现,以误识粉饰)。布尔迪厄的终生问题即“分类图式的政治性内涵”,以及围绕之的政治暴力与前景。这既是其社会哲学核心,亦是其政治哲学核心。全书重点抓得不错,写作和逻辑却力有不逮,资料单薄(更意识到《实践感》之重要了,必须一章一章来),论述啰嗦,多有重复。 @2021-11-01 21:10:372022-05-25
  • 嗦里八啰
    分类依据源自社会结构(涂尔干),而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以分类图式为权力工具——象征暴力,构成社会秩序的主要维度(追问霍布斯式问题-社会秩序如何可能)。象征暴力并非策略理性的产物,是社会二重性结构之间(场域和惯习之间)“本体论的契合”——信念的产物(以身体实现,以误识粉饰)。布尔迪厄的终生问题即“分类图式的政治性内涵”,以及围绕之的政治暴力与前景。这既是其社会哲学核心,亦是其政治哲学核心。全书重点抓得不错,写作和逻辑却力有不逮,资料单薄(更意识到《实践感》之重要了,必须一章一章来),论述啰嗦,多有重复。 @2021-11-01 21:10:372022-05-20
  • A苏打饼干打孔
    作为德里达的师兄,福柯的师弟,“对理性的结构,亦是对规范制度的重新思考,这类似与福柯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布尔迪厄也是一个后结构主义者”;只看过布尔迪厄的男性统治,的确是做到了将概念进行逆向剥离;行动者运用策略在游戏场域中展开权力争斗,信念感来源于误识,从而引出布尔迪厄的核心概念象征暴力;而关系主义取代实体主义与现象学,社会世界二重性的分法,使得一切实践活动客体化却又具有主动性;乐观还能不陷入历史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者是如此难得2018-03-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