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只有那作为自由生物而生存着的东西,才可能根本上与作为约束的某种合法性相牵连,只有自由才可能是约束之根源。逻辑学的基本问题,思想之合法性,自行揭示为人的生存之根据的问题,揭示为自由的问题。

哲学既不是众科学的其中之一,也不是世界观的制造;它比任何一门科学更原始,同时也比任何世界观都更原始。要做的只是,我们以正确的方式满足它,也就是说,哲学活动中的一切或任何事物,始终都已经在我们之中或对于我们本身而改变。只要我们肤浅地在理论性的原理和实践性的准则之双重性中摇来摆去,我们就还没有处于哲学之中。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根植于由存在论差异所规定的存在之领会,而这似乎对于我们显得抽象、单调而空洞,然而我们必须追问:存在之领会是什么?

——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代表作《存在与时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著作之首。《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是他在马堡大学1928年夏季学期的讲稿,被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26卷,是他解读哲学史的重量级著作和专门解读莱布尼茨的唯一著作,而讲稿本身的原创性和随意性,更使《从莱布尼茨出发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始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风格上都独具特色。

赵卫国,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是近现代德国哲学。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翻译和研究海德格尔解读哲学史的相关著作,已出版译著《论真理的本质》、《物的追问》、《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等,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adyMistake
    意向性的完美阐释 击节赞叹2023-08-25
  • 南极旅行家
    上半部分从分析的原则就是说谓词包含在主词中,包含意味着内在,内在意味着一种同一原则,分析作为一个判断是一个对于真的述谓,因此同一原则表达了对真理之本质的断言。有关单子主要论述了单子之先行的统一性原则(先于一个),以及作为自我驱动的活力乃是一种自我表-象。单子不能被理解为一个节点,而必须被理解为侧显宇宙的不同方式,是故每个单子中包含完整宇宙。下半部分是一个系统的bt论述,世界作为何所向乃是一种情态/生存方式,也是存在的集聚。显示生存之目标,后者作为将来乃是时间性之绽露,也即对现成存在者的超-越之时机化,是故原始时间即存在论差异之表现。目标乃是筹划,作为存在者意志之实现乃是自由的。自由作为超越活动之可能,首先是行动根据。行动要超越根据,但超越必然要求根据,因此自由首先是让根据可能的基本规定。2023-09-09
  • monday_lasagna
    清晰顺畅的思路,除去结尾处关于时间性仍有些疑惑2023-04-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