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卷中译除1842/43年的“启示哲学导论”外,还加入了另外三个文本,即1839年的“对肯定哲学本原的另一种演绎”,1841年的“柏林首讲”和1850年的“论永恒真理的源泉”,这四个文本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入“启示哲学”,或者说谢林晚期哲学的“大导论”。其中“柏林首讲”奠 定了谢林晚期哲学的基调,同时表明了他最终的关切。本卷中1842/43“全集版”的“启示哲学导论”则是谢林对“启示哲学”专门做的第二个导论,第一个导论是1832年慕尼黑的“肯定哲学奠基”。本卷中导论的论说策略是,通过批判从康德以来整个德国唯心论的思想进程,来论证“否定哲学(negative Philosophie)”和“肯定哲学(positive Philosophie)”之区分的急迫性,并论证从这一区分向“启示哲学”过渡的必要性。“肯定哲学”的任务是颠覆形而上学始于巴门尼德、在近代哲学中达至巅峰的“思有同一”传统,要求从作为“先行于一切思想的不可预思之在(das unvordenkliche Sein)”出发,重新建立存在与思想的“历史性的、现实的同一”,进而超越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辨同一性,因此谢林也就把自己一直以来所构想的“同一哲学”提升为了一种历史性的实践哲学,进而终结了近代哲学并为现代哲学开辟了道路。“对肯定哲学本原的另一种演绎”和“论永恒真理的源泉”是对这一处理方式的进一步呈现,特别是前一个文本,极受当代新实在论的推崇。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 学》《启示哲学》等。

译者简介:

王丁,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汉译《谢林著作集》编委,国际谢林学会委员,士恒青年学者,出版有谢林《启示哲学》等系列译著。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Rapheal
    前几天读的海德格尔的哲学史,恰好成了是书的注脚。2023-11-12
  • Clannad
    为何本书分数这么低,翻译和内容均属上佳。谢林工作的起点就是康德-费希特-黑格尔以及过往形而上学的终点。过往形而上学的终点是作为必然的神,这个神是思想对“非存在者”(做为思想的原初内容)带入存在的“能在者”的不断否定而得到的,整个过程纯粹是思想的自我运作,其能先天的确定一切存在的本质,但并不能说明其为何实存。因为思想本身不包括对实存的推理,恰是因为有外在于思想的实存,思想才得以可能。比较有意思的是谢林成功把亚里士多德与唯理论之前的经验主义全部整合到了否定哲学架构之中。亚里士多德与经验主义看似从实存着的事物出发,但“一切经验之物的本质乃是某种可以先天得到把握的东西”。亚氏虽然从实存出发,但其旨归却并非实存,他最终仍想探究那个作为目的因的神,但仅作为目的因的神仍无法说明为什么实存存在而无反倒不在。2023-11-14
  • 彗星尾巴的核
    讲康德的那段收获很大 有关于亚里士多德的部分必须补补了 还有一些记不牢2022-06-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