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纪》收录了阿兰·巴迪欧的13篇讲座,它们是巴迪欧于1998-1999学年、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为哲学国际学院研究班开设的课程内容。巴迪欧在其中号召用内在性方法来取代外在性方法,以评价波澜壮阔的20世纪。巴迪欧将20世纪描述为“野兽”,这个新世纪超脱于旧的世界,践行了其思想中的一种真正的无限,它是新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在《世纪》中,可以看到一种后马克思视域中不同寻常的百年反思。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前哲学教授,法国哲学家。师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任务路易·阿尔都塞,并参与了阿尔都塞为科学家举办的哲学讲座班。后又研究康托尔的集合论,并参加拉康的研讨班。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巴迪欧对阿尔都塞等的思想进行了反思,并先后发表了《主体理论》(1982年)、《存在与事件》(1988年)、《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诸逻辑》(2006年),宣告了他以康托尔数学集合论为根基的新哲学的诞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还包括《能思考政治吗?》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Hier Tanze
    晦涩,阅读体验并不算好。巴迪欧要求将20世纪的事件置于情势之内内在地理解,而非粗暴地下价值判断。他感慨20世纪精神的消退,20世纪是野兽,是全新的世纪,它归根到底具有一种对创造和新事物的歇斯底里,然而在苏联解体后,20世纪的精神消散了;巴迪欧批判20世纪末的现代性是末人的现代性,有一种对安全的强迫症。他呼唤新人的出现,这个新人并不能以任何特定谓词来形容,如纳粹式的“高贵的日耳曼人”,而是一个马克思视野下的新人,这个新人是singularity,反对一切裹挟,反对谓词裹挟的力量。【但这样一来不会过分靠近马克思批判过的施蒂纳的“自我吗”?】激进哲学呼唤新的变革,在这个新的变革中,要将现实中的实在和想象区分开来,要认识到意识形态本身对行动的意义。但读下来,鼓吹的激进似乎是轻飘飘的,仅仅是一种呼吁。2020-12-28
  • Ammonoid
    不如曼德尔施塔姆短短的《世纪》,巴丢难以克服社会形上学的弊病。2023-02-14
  • 固埃
    购于重庆“存在书店”,巴迪欧提供的是另一种思考角度,这是哲学家能做的最好的行为。2023-09-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