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文运用文本学解读的方法,对早期鲍德里亚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之下的四个理论文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生产之镜》——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早期鲍德里亚深受勒斐伏尔等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并以之作为批判消费社会的理论构架。但他又认为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奴役从外在的操制转向了意识形态的内在认同。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使传统哲学二分法中的主体、客体都被吸收到符号的“黑洞”之中,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须结合现代符号学研究的成果,发展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正是在这个结合过程中,鲍德里亚意识到自己与马克思哲学思路间的差异,认为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的哲学批判,仍然处于现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之中,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须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转向符号逻辑,以另一种符号体系——象征交换体系取代符号政治经济学体系。通过对生产之镜的批评,鲍德里亚开始转向后马克思思潮,并陷入到符号之镜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无核有
    言之有物,信息密度很高的国内学术研究著作。在这个系列里算是上品了。对脉络的梳理很清晰,而且对每个论题转向的重点都捕捉得很到位。与其说是早期鲍德里亚研究著作,不如说是理清符号学批评与消费社会形态的读解佳作。2024-01-03
  • 飞天小歹徒
    读得是真没瘾 翻完对象征交换比较感兴趣2021-10-08
  • 任清和
    太精彩了。“马克思哲学中富有批判张力的东西,在鲍德里亚这里不再存在了。鲍德里亚最多只能采取一种讥讽的态度,实现一种犬儒主义式的造反。因此,一种新的革命理论何以可能,在鲍德里亚的思考中不再是一个问题。鲍德里亚对主体的消解是非常过瘾的,但这种破坏性的思考,正是将一种革命性的思考变成了一种文化消费的过程,鲍德里亚坠入了消费社会的逻辑中。”——此即我长期有感觉但表述不出来的话。2021-10-1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