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宋中央日常政务运行研究》以北宋中央日常政务处理方式的变化为中心,以北宋君臣共同参与、常见且关键的政务活动(即听政、奏对、集议、文书)为线索,观察这一时期皇权行使方式的变化、 中央权力格局的调整与士大夫政治演进的具体表现。

北宋长时期承平状态下政务运行的特点是,在保持整体制度结构不变前提下,对政务决策与运行进行临时或局部的调整以应对突发事件。不少政务领域变化或通过不断重复而逐渐巩固;或限于临时、局部;或数次反复。在此过程中,某些新因素、新做法会有所选择地保留,在此后逐渐影响到一些具体的政治观念和做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塑造了北宋乃至其后南宋政治史的整体面貌。

通过调整政务运行方式,北宋君主逐渐从禁中走向外朝政务前台,其政治角色逐渐从“天子”这一国家领袖,扩展为政府行政首脑。能够通过奏对或文书形式与君主进行直接政务沟通的官员群体范围拓展。但总体来说,当时君主、宰相、官僚群体三方,仍然维持着稳定的政务合作关系。换言之,宋代的君主“集权”,是与中枢宰相机构和士大夫政治共同存在而且相互牵制的。

周佳,1981年生,浙江杭州人。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古典文献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讲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政治制度史、科举史。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苦影
    非常喜欢,不但间接回答了之前读王化雨、平田茂树时好奇的许多问题,也刚好为一篇即将收尾的论文提供了极佳的思路补充。诚如作者所言,制度史研究一般多关注制度稳定后的条文记载及运转情况,对制度的形成过程多有忽略,而本著即意在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北宋一朝皇权行使方式的变化、士大夫政治的起落、礼仪与行政之关系等问题。对真宗朝末年、仁宗朝初年的分析尤为精彩:真宗晚年通过资善堂会议确立了太子的莅政地位,逐渐隐退的过程中亦为士大夫参政留出了空间,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更为诸臣提供了活跃议政的土壤。在刘静贞、邓小南等人的研究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了真宗晚期—刘太后垂帘时期—仁宗亲政时期的内在连续性,以及这一过程中文书重要性的提高。在本书后半部,作者重点分析了哲宗至徽宗朝的“文书政治”,(写不下的部分见转发)2023-09-30
  • Isaac
    宋代在君主獨裁制度演進過程中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君主在國家權力結構中居於絶對的優勢。太祖、太宗朝飽含深意的制度創建,奠定了北宋“防弊之政”的立國基調。一方面,宋初君主每日勤政不怠,躬親庶務,通過聽政、文書兩種方式增强對中央日常政務的掌控範圍與程度,防止大權旁落。另一方面,除早朝時定期的中央機構本職奏對外,宋初還設置了如召對、請對、轉對等多種形式的奏對活動,爲更大範圍的官員群體直接向君主奏事、參政議政提供了制度化渠道,也爲君主防範壅蔽、掌握朝政信息、瞭解官員動態提供了便利。宋初的這套制度設計及其背後所體現的政治精神,既成爲君主走向政務前臺、加强集權統治的制度基礎,也有利於激發官員參政議政的熱情,促進北宋後來“士大夫政治”的形成與展開。2022-12-20
  • 迎风布阵
    听政、奏对、集议、文书,日常政务在特定空间中的运行。从微观的政务运行方面回应了唐宋变革论“君主独裁”的论断。贯穿其中的君主决策压力与决策权力的矛盾,从权力制衡思维荡开一笔,实得“活的制度史”精义。史识很好,就是写的有点枯燥,文章的系统性也还是差了些,偏重解读而非解释。打算有空翻翻书中所引方诚峰、王化雨、张祎、古丽巍、丁义珏的硕博论文。另外作者认为,北宋末年如无外扰,朝廷内部问题不足以威胁君权稳固与国家持存。但我是觉得倘若徽宗暴死,倒是真的可能演化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格局,宣和天子,元和天子乎?2022-07-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