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写给女性的能量之书,温柔和谦逊同样有力量。

奥康纳将自己视作桥梁,让一个女性受到呵护和行为驯顺的时代顺利过渡到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时代。

徐灵菱 曾焱冰 胡杨 感动推荐

1981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提名桑德拉·戴·奥康纳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时,《时代》周刊封面写道:公正——终于等到。1950年,美国只有大约5%的女性上大学并顺利毕业。这个来自美国西部的牧场女孩儿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因为女性身份没有收到任何一家律所的面试邀请,经过多番努力才得到一份法律助理的工作,谦逊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美国最高法院工作的24年中,奥康纳在堕胎权、平权法案、宗教自由等诸多重大社会议题上左右着投票倾向,以至于媒体称最高法院为“奥康纳法院”。她的关键一票帮助美国最高法院在1973年肯定了堕胎的合法性。也是她的一票,驳回了艾伯特·戈尔要求在佛罗里达州重新计票的请求,最终助力布什入住白宫。当她跨入自己生命的第90个年头时,她成为推动女性进步的鲜活纪念碑。在2016年的一个颁奖典礼上,没有人知道此时的她已经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那时,她与往常一样,与人拥抱,兴高采烈,热情洋溢。在追求女性权利的过程中,奥康纳从来都不是专制者,她知道自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使用它。她深知自己能做更多有益之事,可以借助自身的行动,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为推动女性进步打下基础。她相信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塑造社会,而不是作为柏拉图式理想而存在的。

作者埃文·托马斯长期独家采访奥康纳,查阅最高法院诸多档案,以客观的视角讲述美国最高法院第一女性的跃迁之路,审视了女性突破职业限制,跨越性别障碍的时代变化,给与了职场女性恰到好处的理解和共情。他认为奥康纳之所以能有效地把控法庭,皆因她是个温和的人,坚信和解互让的作用,她也是少数能将事业与家庭完美平衡的女性之一,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温柔和谦逊是如此有力量。在女性觉醒的时代,这部以男性视角写就的女性故事也是给所有为女性和我们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努力的人的体面的尊重。

[美]埃文·托马斯

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会员,尼克松、肯尼迪等政治家的传记作者,罕见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机密文件历史访问特权的作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教授写作与新闻学。在《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担任了33年的作家、记者和编辑,曾在《新闻周刊》担任了10年的华盛顿分社社长。他写了100多篇封面故事,获得了许多新闻奖项,包括1998年的美国国家杂志奖。

作品包括《罗伯特·肯尼迪》《雷海之海》《成为尼克松》《艾克的骗局:艾森豪威尔总统拯救世界的秘密战役》《战争爱好者:罗斯福、洛奇、赫斯特和对帝国的冲击》《约翰·保罗·琼斯》《漫长的未来:2008年竞选和历史性的巴拉克·奥巴马选举》等。传记作品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译者 仇京荣

法学博士。曾长期供职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先后任中信银行法律部总经理,中信集团法律部副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专员等职。中国国...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花蒲刁民
    主要描绘了奥康纳大法官是个什么样的人,更侧重于生活和性格的描写。案例判决和法律思想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希望还能有别的传记可以补充更多描写具体判决博弈的。2024-03-30
  • Rorkcdmstptkd
    相较于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传记,这本不是很能看进去。的确奥康纳的事业在中后半段才有所起色,但前半段学生生涯充斥着大量与追求者的内容。一个人的出色并不一定是要用追求者的多少或追求者的质量来衡量的。这就显得这本传记一开始就很单薄。如果拍成纪录片也就是几分钟的内容,至于弄成冗长的一章节吗?2024-05-08
  • Stellalalali
    也不知道原文就是这样还是翻译的问题,书中的文字读起来非常不流畅,让人读感很不好。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传记,也不知道是传记都这样呢还是就这本书这样,行文的结构也不是很清晰,读到一半让人很像弃书。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奥康纳的过人之处,塑造人物的时候缺少细节使得形象不够立体,很难让人不怀疑作者是不是就是想要蹭女权的流量///读完更新:作为一部美国大法官的传记,不是很适合对美国法律体系完全不了解的人读,因为对很多背景和案件内容的不了解会影响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比如书中有一个章节Bush v. Gore,作者及译者完全没有给读者一些背景知识,让人读起来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奥康纳为了照顾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的丈夫而退休的情节还是挺温情的,只可惜John最后竟然觉得自己的恋人另有其人、让人有些唏嘘。2023-08-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