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除了学生爱国运动,更以“新文化运动”揭开了现代中国思想变革的序幕。在五四百年之际,重新思考新文化运动以及同一时期“旧文化”的跌宕起伏,便成为我们重建当前思想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

《新文化运动百年祭》为作者近年关于近代学术人物评论文字的结集,主要讨论唐文治、章太炎、马一浮、梁启超、周予同、潘雨廷的学术特点及在近代学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兼及王安石与王阳明及其时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学术在新文化运动冲击下的际遇,揭示了所谓“旧文化”暨传统经学在近代的转折过程,呈现出不同于西式“新文化”叙事的另一种声音,揭示了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若干面相和传统士人的精神传统,为传统文化如何焕发生机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邓秉元,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周易义疏》《孟子章句讲疏》,主编《新经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雨眠
    书名和内容并没有什么很大联系,简单串了一下孔孟影响下的宋明清思想史,“把王安石说成是北宋灭亡的祸首固然未必,但却无疑可以视作始作俑者之一”“假如重新思考北宋灭亡的历史原因,那么王安石主政时期,以“祖宗家法”名义存在的政治共识之被打破,无疑是不可忽视的角度之一”这就很偏颇了,那我也偏颇了。2023-02-20
  • 阿提卡的陆沉
    选择革命本质是因为知识体系的更迭,新知识塑造的青年选择了新体系,不过问题在于是清朝的知识体系无法应战西学,还是说,整个经学内部无法对三千年未有变局进行回应?在这场中西之争仲,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反观西方,当时列强的意识亦是堕落的西方,启蒙之后的劣质现代性思维,那么能说中华文明败在一种劣质品性的思想之下吗?亦或者是,我们不因战争的失败而失去思想的自信?2023-01-30
  • 弔诡彼岸梦
    文章合集,但质量奇高。首篇百年祭就从经学内部探讨五四,探讨中国文化本质的东西,尤其是精神弑父那段论断,真的看得我兴奋。从今古文之争到汉学,再到唐宋义理,到明心学最后回归汉学,今古文与经学的终结。作者的思路一以贯之,也是继承了周予同先生思想的核心。真的精彩,后面几篇无论是章太炎,唐文治,还是梁启超,甚至王安石与王阳明,经学脉络中的君权矛盾始终缠绕。2023-09-0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