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制造”是优质时尚的代名词。关于上海人的误解,一是小气,二是优雅。老克勒或者老金枝老玉叶,西装笔挺,旗袍贴身,咖啡吃吃,舞跳跳,都是个别现象。春节过后,有人北上求学,有人南下深圳、海口,有人赴日本打黑工,有人移民澳洲,还有剩下的,随老房子拆迁,散落到上海各郊县,悲喜剧连环上潢。上海街头,身家几百万的下岗工人、低保户,满目皆是。想得穿的,房子卖脱,报夕阳红旅游团,回来蹲养老院,想不穿的,照旧勤谨度目,守着这一砖一木,将来留给子孙。《弄堂里的西西弗斯》记录了几个寻常上海人,以及他们平凡的骄傲与尊严。路明,物理学博士,大学教师,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非虚构写作者。已出版《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出小镇记》。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洛夜沁河寒
    上海人的上海故事。很强烈的地域风格作品。//故事里的人物都是闯进来的。2024-04-26
  • W
    作者是大学物理老师,做科研已经够苦了,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写这么悲伤的故事(充分说明工作量不饱和,希望有人能给他领导提意见让他承担更大的职责),虽说是苦中作乐,那也是苦。我要是有写作的才能,就写些哪怕浅薄也让人快乐的东西,小说里男女主角遇到的最大的苦难就是年少时的爱慕对象不喜欢自己,或者搬家到远处再也吃不到楼下小店的卤肉饭。2024-04-25
  • julien_shi
    文笔很好,夹杂着上海腔的普通话,读来很有代入感。赵乐盐,沈厂长,弄堂的瓦解,武林往事,我踩着那个时代的尾巴长大,有些是儿时记忆,有些来自长辈的诉说,一件件一点点那么真实,那么亲切,读着读着不觉嘴角上扬。原来面对面的家长理短,斤斤计较,变成网络上的鸡飞狗跳,通用的语言带走了方言独有的会心一笑,也让我们儿时的经历永远停留在回忆里,因为孩子不再理解方言的精髓,曾经街坊邻里的热情也被独门独户阻挡而散落在宽阔美丽的公共通道和绿化中。2024-05-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