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学死了吗”?“小说死了吗”?“书死了吗”?网络时代来临,这些问题一度喧嚣尘上。学术界讨论,社会中关注。始终没有答案。风波过后,事实是,人们阅读的热情丝毫不减。因为,文学所承载的是回忆、现实以及梦幻互相交织的世界。只要人类还有幻想、还会做梦,那么,文学就不会死亡,纯文学也不可能终结。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答案就在《文学死了吗》之中。不光如此,作者还会告诉你,你为什么要读文学,你应该如何读文学。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1928年生,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的杰出学者、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现为厄湾加州大学英语与比较学系及批评理论研究所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理论今昔》、《小说与重复》、《他者》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bear.07
    其实没多少字,非要弄成很厚的样子。不过值得一读。2012-05-25
  • 麦克默多的浮冰
    不怀好意的中译名在这本书中只是一切讨论开始的由头,实则为了确证文学坚韧的存在与被认知,以及如何进行认知:理论的繁荣记录了文学处境的危机——至少无法再被看做理所当然(最伟大的古代文论:《诗学》写在希腊史诗/悲剧衰落之时)。如果文学的时代行将结束,凶兆已出,那么另一方面,文学或文学性也将普遍永恒:在任何文学空间——陌生性,每一作品都代表某种自成一类的存在可能性。文学语言是施行而非记述,是相遇而非编造,是作者与读者共谋的巧妙谎言:“叫我以实玛利。”文学危险性的寓言:塞壬致命的诱惑之声。(柏拉图的自相矛盾:无以复加厌惧文学“模仿”,同时将自己扮演为苏格拉底。)捍卫虚拟与作品自身的权威,细读与文化批判:同时沉浸于文学魔法的宣扬与祛魅无比艰难,但除去对文学的自觉抵制,天真与感伤的阅读者都值得被文学热爱。2021-07-01
  • 井方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明晰易懂但又体量丰富的文论书了。文章其实不是在谈文学终结论,若按他的意思,提笔写下第一个字就预示了文学已经消亡了(理论的浸淫使文学消亡)。一些观念很迷人,比如,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超现实”需要读者以狂喜的状态介入,但却永远无法达至其核心。“作品像一个内心的剧场一样活跃起来,奇怪的是,它似乎独立于书上的文字”,他称之为阅读的“非逻辑”(aporia),或许是德里达的阅读“谵妄”,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2018-10-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