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德国的魏玛共和诞生于1918年,1933年寿终正寝,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因为这一“黄金时代”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比如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勋伯格等,让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魏玛共和还有另一方面的可比性,它跟我们从1911年到1949年的民国很相像:一样的社会动荡,一样的政治纷乱,一样的人才辈出。因此,中国读者来好好读读魏玛共和的文化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值得一说的是,《魏玛文化》作者彼得·盖伊就是在魏玛共和期间出生在柏林的,后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文化史家之一。他对弗洛依德钻研尤深,是“心理史学”的代表人物。

彼得 盖伊(Peter Gay),1923年出生于柏林,1938年移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为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古根汉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学者,剑桥丘吉尔学院海外学者.历获各种研究奖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等,其著作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尼不可
    重读-2019-01-18 2019-02-22
  • 琴酒
    按图索骥的书。很有趣的是其中有一段讨论到了20世纪初,德国学术学院化的做派,只讲读书和理解,社会学的边缘化,有“历史不需要社会学”的说法,因此韦伯被刻意的忽视,德国境内的焦点只集中在他的研究方法上,他的经验主义态度在美国才得到复苏。很有趣的样子。2016-08-30
  • M
    把住了时代的实质,爱恨德国2006-09-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