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尽管中国多次承诺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直到进入21世纪,各地政府官员们认同的目标仍然是“世界工厂”,尤其是不计代价地跑步加入全球化以后,发展的思路更加集中在如何跨越式高增长和创造GDP高速度上;这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将继续着殃及子孙的“饮鸩止渴”,当然

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更大程度的被国际金融资本剥夺。

也许,这一切都只是迫不得已,难道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当大多数人热衷按照西方勾勒的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的时候,作者却在扪心自问:作为跨世纪的中国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到底要什么……

温铁军,男,汉族,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9-8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学习期满,获法学士学位。

1987年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所(ISR)和世界银行进修,获抽样调查专业结业证书。1991年,自费公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到康奈尔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讲学交流,其间参加密执安大学夏季学院量化分析培训,获ICPSR(国际社科联)颁发的统计分析专业结业证书。

1995-9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和经管学院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7月-97年2月通过硕士研究生必修课考试和教委外语统考后转修博士课程,1998年7月修满学分通过各科考试获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

温铁军1983年毕业分配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1985年末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DELAKU
    20世纪90年代末成书,但2022年失业潮和经济萧条背景下读来恍如昨日。本书提供了以下浅显事实:中国的最大多数人群是农民。因此城市问题本质上是农村问题,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产业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农业发展问题。以上事实,无论如何否认和曲解都不影响三农问题对中国zz、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塑造。春运、高考、教育、医疗、基建等等,都是三农问题留下的深深烙印。历史又到了十字路口,经济再次萧条,该往何处走?历史上的选择,现今看来仍然有参考。实际上,最近一些新政策似乎就是20年前政策的翻版。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一代年轻人承受的压力,早前的先辈已经承受过了,只是那时几代人都沉默不语。2022-05-05
  • 我要劝自己善良
    内阁首辅四十年的胡汝贞:再苦一苦百姓。2022-07-16
  • 经济小白表示:不仅看懂了(自以为),而且大受震撼。经济学家给出看中国的另类视角。最受启发的两个观点是: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问题。2,企业改革的“公有制”和“社会化”问题。从这两个要点出发,可以理解其提出的农村改革的成功之处。与上一本书对照阅读,也收获颇多,各种上层建筑突然显现了它们的经济基础。还有就是:从经济层面分析地缘政治。2022-05-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