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电影协会评分为最棒的25部电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乐作曲师受到马勒的影响。他是唯一进入主流文化的交响曲作者,轻易就跨越了文化与政治的樊篱,在所有人心中召唤出共同的欢笑与泪水。不知为何,他总能对各种人产生影响。

为什么是马勒?为什么他的作品流行起来?究竟我们着迷的是他的音乐还是他本人?又或者,因为在当时的维也纳,从婚姻到军队等大小体制都面临时代挑战,一切都在改变,所以我们着迷的是那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炉气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对某些人来说,他是英雄,但其他人只觉得他自我耽溺,不过无论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却无疑都让人惊叹不已。诺曼莱布雷希特从自己与马勒的渊源谈起,细细爬梳所有与马勒相关的书籍、档案、口述资料,列示并探讨马勒作品与主要唱片录音,建构出马勒的一生,并阐述对于马勒现象的见解。

诺曼·莱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 当今最受欢迎的音乐、文化领域评论家之一,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其专栏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播。莱布雷希特还是BBC 第三古典频道、彭博资讯集团(Bloomberg)及纽约 WNYC 广播电台的常客,贡献了大量有价值的节目。迄今为止,莱布雷希特在音乐方面的著作共有十二部,其中不乏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如《大师的神话》(MaestroMyth,1991 年)和《大师,杰作与疯狂》(Maestro,Masterpiece and Madness,2007 年) 就曾引发人们长久的思考与讨论。莱布雷希特在小说领域亦有建树, 曾以《名字之歌》(The Song ofNames)一举夺得 2002 年英国“惠特布莱德奖”(Whitbread Prize)。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可以改马甲了吗
    感觉到了作者对马勒的狂热,不过对于一个还没开始爱马勒的人来说,本书的一些描述太过个人化了。突出马勒的犹太人身份和生活经历。不过最后一章对马勒乐曲的各版本解读对于门外汉的我来说比较有用。另外,想去听第四乐章的结构在音乐厅里的呈现和第六乐章到底有多欢乐了。2021-11-21
  • 麦秆之海
    马勒疯狂,爱马勒的人也疯狂。2021-12-12
  • 彩铅马克想回家
    看了《余下只有噪音》来看的为什么是马勒。突然就后悔了。喜欢一个人确实应该保持足够的距离。太近太八卦太容易神化过毁灭一个人。总之。还是回到对音乐执着,对音符狂热的单纯的马勒吧。2021-12-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