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44年6月,近三百万盟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9月,计划空降阿纳姆大桥的市场花园行动虽然失败,但西线德军已逐步陷入绝境。12月16日,希特勒发起了他的“最后一搏”——在比利时、德国、卢森堡三国交界处的阿登地区集中兵力发动反攻,以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并试图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撤退”。 误以为德军再无力发动战略进攻的盟军被打得措手不及,部分士兵被德军的攻势击溃,或逃跑或投降,但更多的士兵英勇坚守,顽强抵抗,迟滞了德国人的进攻。在绝望和复仇的驱使下,再加上严酷的冬季气候,阿登战役的残酷堪比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盟军和德军均在此战中伤亡近十万人。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以天为单位,极其细致地描述了这场最终压垮德国国防军的惨烈战役。

安东尼·比弗,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皇家文学学会成员、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和肯特大学客座教授。他曾就读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67年进入英国陆军第11轻骑兵团服役,1970年以中尉衔退役,此后开始写作。他的著作《斯大林格勒战役》曾获沃尔夫森奖、塞缪尔·约翰逊奖、霍桑顿文学奖,此外还有《诺曼底登陆》《阿纳姆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等诸多二战题材的著作。因在历史和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比弗在2014年被授予普利兹克军事博物馆和图书馆文学暨军事写作终身成就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谬误的空想家
    作者用细致得我笔法对战场环境、士兵心理和整个战役过程都有很好的把控,译者水平也很硬,翻译得体的同时还勘校了一些编制、武器装备等军事细节上的错误。安东尼·比弗的系列作是二战战史里很优秀的IP,然而之前的译著零零散散、良莠不齐。甲骨文出品的安东尼·比弗系列作品目前的观感还是很棒的,董旻杰老师扛鼎审校在细节方面的考证确实很棒!2023-11-01
  • 无知使我快乐
    基本事实有了,但是地图很不友好,找起来不仅费劲而且不够详细,最后有很多页写了双方部分编成,为什么不融合进图里?既然内容是按每日写的为什么不配上每日的态势地图?地理小白可读性很差,不明白为什么会8分➕,名字很花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建议大改。另外非常不推荐。2024-05-08
  • 451½°F™
    阿登战役作为德军(主要是元首一厢情愿的偏执判断)最后的反扑一方面吃相难看,但是盟军方面其实也由于各个领导人各自的缺点和小算盘呈现出混乱不堪的局面,事实上二战的「正义性」也不过是一种胜利者的书写,最悲惨的永远是最底层的士兵们。2024-05-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