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理查德・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终极之旅》(Ultimate Journey,《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波士顿环球报》2002年度好书)等。

内容简介

1945年是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千无千
    在1945年的时间点上,如果美国外交政策作出改变是否能够改变中美关系的走向,作者讲到中苏间其实存在难以消除的战略疑虑,是美国的选择不断将中国推向苏联的怀抱。但又承认最根本的因素是冷战的背景和苏联、毛泽东的本质。推及今天,中俄美三方的关系有何尝不是如此,冷热相传的战略三角平衡。2017-09-18
  • bookbug
    长期以来,在关于1940年代美国如何介入中国内战会更有利的问题上都有两大比较对立的观点,是全力挺蒋反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藉由原本良好的美、共关系弃蒋保毛,最终避免后来中共一边倒的出现?从史迪威到魏德迈,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的确是见仁见智。本书应该是我所读过观点比较公允和中立的著作,并没有将当时的中美三方关系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通过吸收更多当事人后来公开的的史料和观点,相对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极端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在作者看来,除了蒋本身的痼疾和毛超强的能力之外,苏联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和方向的介入其实是最不容忽视的因素,至于美国实际上的骑墙和最终的结果,既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民众自己的选择。2018-06-28
  • 泛不系之舟
    机翻水平,不难看出作者对于蒋公有极大好感2018-04-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